工業領域亟待發起“光盤行動”
針對目前我國工業制造業領域大量存在的能源過度消耗、資源產能浪費、污染排放嚴重的情況,不少院士、專家呼吁,在重化工業領域,應該加快推進類似于中央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光盤行動”,把資源、能耗都花在“刀口上”,減少不必要浪費和排放,更要把現有資源“吃干榨盡”,大幅提高效率,降低重復投入。而這個工業制造業領域的“光盤行動”,核心就是加快推進當前全球關注的再制造產業。
“當前我國工業制造業領域,在役設備如何延長使用壽命,報廢設備如何再利用,已成為重大挑戰。”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說,我國經過幾十年發展,形成了完整、獨立的制造業能力,2012年全國制造業產值達到90萬億元,超過全球比重20%,為世界第一。目前我國機電產品保有量居世界第一,我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億臺,機床超過800萬臺,工程機電超過500萬臺。但節能減排、減少浪費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這些設備逐步進入報廢期,如何處置和再利用;另一方面,在役設備如何延長壽命,提高使用效率,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重要出路就是加大發展再制造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濱士指出,目前從全球來看,再制造是節約資源和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可顯著降低碳排放,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成本只是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減排80%。
他舉例,再制造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驚人,美國每年產值超過千億美元,成為重要的回歸制造業的產業。我國再制造同樣大有可為,以再制造200萬臺斯泰爾發動機為例,可以節省金屬153萬噸,節電29億千瓦時,回收附加值646億元,實現利稅58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萬噸。“不僅節材節能,減少了淘汰報廢壓力,還減輕了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