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接下來幾年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投資量會迅猛增長,到2017年,智慧城市的IT市場規模將達到1301.1億元,并且2013年由政府發起的“智慧城市”方面的投資就占據了50%。小到可以隨時為手機充電的背包式太陽能充電器,大到政府的優化智能管理,“智慧城市”展現了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未來。
上市公司看好改革帶來市場機遇
近日,各行各業都在深度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智慧城市領域內的公司也不例外。
“我們把城市比作是一個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信息化像是人的神經,基礎設施是人的血管,智慧城市無非就是信息和共享,數據互聯之后成為信息,信息共享之后可以找出規律。”銀江股份COO裘加林表示。
他表示,現在提到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就打破了所有公建項目是由政府來主導建設、設計規劃、運營維護的情況,企業原來作為解決方案提供者或者內容的提供商,但是未來可能會成為運營商,角色會發生變化。
此外,國務院辦公廳所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也將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他將政府和企業之間合作的商業模式劃分為自己建房、按揭買房以及買租結合三個階段。
“前面十五年,政府在城市建設方面,從規劃、建造、監督等方面都是自己來做,近幾年流行的是"按揭買房模式",比如BT模式就是這樣的一種,企業有了一定的主導權,在里面可以做方案的規劃和運作,政府往后退了一步,更加關注效率,這樣規模化的企業將會獲勝。現在,又將出現新的模式,這個模式就叫做"買租結合",在這個階段政府轉變成為消費者,主要關注的是需求。”他說。
近日,銀江股份與章丘市政府簽訂“智慧章丘”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內容包括:章丘政府計劃投入2.6億元用于章丘市“智慧城市”的建設,實施內容包含云數據中心;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能源、智慧教育等。
事實上,從目前來看,智慧城市領域也日漸走向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