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 述
1.1背景
國家對氣體滅火系統的應用有明確的規定,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98-87《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等國家標準中要求通訊機房、計算機房、檔案庫、發電機房、貴重設備室等場所應設置氣體滅火設備。
最早作為密閉空間的滅火劑哈龍104(四氯化碳),大約于1900年以前開始使用,隨后由于其毒性高被高效低毒的哈龍1211、1301所替代。自此哈龍1211、1301作為傳統的滅火裝置被廣泛應用。
1974年,美國兩位科學家發現氟氯烴(CFC)和哈龍對大氣臭氧層有很強的破壞作用,故此1987年,35個國家簽署了有關停止生產臭氧損耗物質的蒙特利爾協議書,我國于1991年簽約。我國將于2005年停止生產1211滅火劑,于2010年停止生產1301滅火劑。為此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積極尋找能夠替代哈龍的新型滅火劑,但作為哈龍的替代物,它必須在下述幾方面有較好的性能:①清潔;②對臭氧層的耗損潛能值(ODP)小;③較好的滅火性能;④低毒或無毒;⑤合成物在大氣中存留壽命(ALT)短;⑥經濟。
在2001年8月國家消防局下發的217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鹵代烷替代品及其替代技術管理的通知》上列舉出幾種政策允許的清潔滅火劑,其中包括三氟甲烷、七氟丙烷、六氟丙烷、氮氣、氬氣、氮氬混合氣體和氮氬CO2混合氣體,這幾種滅火劑都可以用來替代哈龍。另外,原有的CO2滅火劑,也廣泛的應用于固定滅火系統中。
最近兩年,IG541、七氟丙烷滅火劑由于其可靠的滅火性能、優越的環保特點被廣泛的應用于氣體滅火系統中,在近四年的實踐中這兩種滅火系統得到了不斷的完善。
1 2滅火劑特點
1.2.1 IG541
組成:52%的氮氣、40%的氬氣和8%的CO2組成,
滅火機理:物理方式(冷卻滅火,窒熄滅火)
特點:
6 IG541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不導電的混合氣體,不破壞大氣臭氧層,對環境無任何不利影響;
7 滅火過程潔凈,滅火后不留痕跡;
8 非常適用于長期有人滯留的場所;
9 能夠長久保持滅火所需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