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許多研究團隊都在金屬氫的開發上展開競爭。這種新材料具有作為超導體的潛力,因而備受關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美國科學家成功將氫氣壓縮制成“金屬氫”。這是一種全新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室溫中使用的高效率電導體。
這項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首次證實了物理學家希拉德·亨廷頓(Hillard Bell Huntington)和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在1935年提出的理論,即常溫時呈氣態的氫可以在極端高壓下轉變為金屬態。
一直以來,許多研究團隊都在金屬氫的開發上展開競爭。這種新材料具有作為超導體的潛力,因而備受關注。目前,在磁共振成像(MRI)等領域中使用的超導體需要借助液氦進行冷卻,使其保持在極低的溫度,成本高昂。“這是高壓物理學的‘圣杯’,”論文作者之一、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伊薩克·席維拉(Isaac Silvera)說,“這是地球上首次獲得的金屬氫樣品,因此當你看著它時,你看到的是一種從未在地球上存在過的東西。”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物理學教授大衛·塞珀利(David Ceperley)表示,這一成果如果被證實,就意味著幾十年來對氫轉化為金屬的探索告一段落,也表明人類對宇宙中最常見元素的了解更進了一步。大衛·塞珀利并未參與這項研究。
為了獲得金屬氫,席維拉教授和博士后研究人員朗加·迪亞斯(Ranga Dias)將一小份氫樣品放在相當于490萬標準大氣壓的壓力(每6.5平方厘米3250萬千克)之下,這比地球中心處的壓力還大。
研究人員利用合成金剛石制成的高壓砧對氫氣進行壓縮。他們對金剛石做了特殊處理,使它們在壓縮時不會碎裂,這一問題在此前的實驗中曾經出現過。“通常金剛石在這種強度下就會碎裂,”塞珀利教授說,“這也是該研究花費這么多年的原因所在。席維拉想出了金剛石成形和拋光的新方法,使它們不致碎裂。”
目前的關鍵問題是,壓縮后的氫是否能在室溫下保持金屬態?這在未來的超導體應用中極為重要。塞珀利教授和席維拉教授都對此表示樂觀,但這還需要更多的實驗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