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容器間的充裝間距,應不小于相鄰兩容器中較大容器者的半徑,且最小間距不小于1m。
液氧容器與其他建筑物、貯罐、堆場的建筑防火間距必須符合GBJ 16的有關規定。當防火間距不能達到時,應建筑高于容器及防火物0.5m的防火隔墻,可減少防火間距到上述規定的1/2。
操作人員在充裝或處理低溫液體時,應戴上干凈易脫的皮革、 凡布或棉手套。若有產生液體噴射或飛濺可能,應戴上護目鏡或面罩。處理大量低溫液體或低溫液體嚴重泄漏時,應穿上無釘皮靴,褲腳套在皮靴外面。
操作人員在充裝或處理液氧時, 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個人防護裝備,凡被油脂沾污過的衣服和防護用品必須更換;不得穿著有靜電效應的化纖服裝;不得穿有釘鞋。操作人員的服裝若已滲透了氧,則不得進入有明火的場所。必要時,必須更換衣服或經過充分的吹除,在大氣中至少吹除15min。
在進入通鳳不良有發生窒息危險場所處理液氮、 液氬及其氣體時必須分析大氣含氧量,當含氧量低于18%時,操作員必須戴上自供式防護面具,并需在有專人監護下進行操作處理??諝庵泻鯔z測方法可用"化學分析法"來測定。
操作人員的皮膚因接觸低溫液體或低溫氣體而被凍傷時, 應及時將受傷部位放入溫水中浸泡或沖洗,切勿干加熱。嚴重的凍傷應迅速到醫院治療。
槽車容器管路系統有微小泄漏時,應及時檢修處理;有嚴重泄漏時,必須將槽車開到人稀、空曠安全處,逐漸排放,并應嚴格監護;排放時,人、車應處在上風向。排放液氧時,必須關閉汽車發動機;液氧波及區內嚴禁明火。
當槽車在途中發生重大事故,須及時報告當地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同時須做應急措施。
容器附近發生火災,若環境溫度有可能加速液體汽化時,可使用冷卻水噴射到容器外殼上進行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