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心試運行,加速油氣改革進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于15年7月試運行,并旨在打造中國的HenryHub天然氣交易中心。歷史上亞洲地區一直沒有有影響力的石油和天然氣交易中心,并缺乏定價話語權。交易中心將通過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共同決定天然氣貿易價格和市場走勢。交易中心的試運行將引入國際資源,打破體制壟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價格體系,為油氣市場化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供給寬松推動氣價步入下降通道,下半年有望迎來并軌后的首次調價。國內天然氣14年產量1302億方,同期進口管道氣313億方,進口LNG271億方,而同期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800億方。考慮到非常規氣開發潛力和進口LNG貿易放開,未來國內供給將趨于寬松,進一步推動氣價步入中期下降通道。此外,根據掛鉤調價公式的測算,天然氣門站指導價格較門站價有0.88元/方的降價空間。隨著油價下跌,天然氣經濟性下降且消費增速放緩,定價機制遭到質疑,下半年有望迎來并軌后非居民天然氣門站價格的首次調整。
國際經驗告訴我們,下一步改革重點是管道與銷售業務的分離。由于中國和歐洲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類似,決策層在天然氣產業頂層設計時參照很多歐洲相關政策。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2003年之前歐洲天然氣產業的改革歷程,尚缺的是2007年之后強制性地分離管輸和銷售業務。我們認為借鑒國際經驗,在成立天然氣交易中心之后,市場化改革下一步將加速推進管道與銷售業務的分離。
我們認為燃氣行業體制改革,將促使社會資本向上游資源端和下游貿易端進行產業鏈延伸,并催生燃氣產業鏈多重彈性。上游氣源區塊試點公開招標,破除壟斷拉開改革序幕。
中游省級管網、分銷管網市場化有序推行。下游LNG進口及貿易逐步向民營企業放開。
投資建議:我們看好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加速帶來的全產業鏈多重彈性,重點推薦確定性與成長性并重的投資標的,國新能源(全能冠軍)、天壕節能(收購北京華盛)、長百集團(全產業鏈布局)、金鴻能源(彈性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