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此番奔赴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實地調研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探路混合所有制的實踐經驗。
陜煤化集團注資3.39億元對天元化工進行重組,并對原有裝置進行技術升級,擴能改造至年產50萬噸,一舉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等級最高、煤炭轉化率最高的中溫煤焦油輕質化項目。
能源之夢 劉生強攝
天元化工:“混合”不是誰吃掉誰
2008 年5月12日,陜西神木當地民營企業天元公司正在產業化過程中的一項新技術遭遇重大挫折,剛剛投產45 天的25 萬噸/年中溫煤焦油加氫裝置突然開裂起火,項目全面停產。“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的危險。”天元公司創始人王守峰說。走投無路之時,陜西最大的國有煤炭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向天元伸出了橄欖枝。
當年煤炭形勢喜人,大多數煤炭企業忙于埋頭挖煤,擁有雄厚資源的陜煤化集團卻在思考下一步怎樣通過技術創新開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新領域。與同類“煤制油”技術相比,天元自主研發的“塊煤干餾中低溫煤焦油制取輕質化燃料工藝技術”,能耗和耗水量僅有1/4,污水達到零排放。天元的技術前景正好符合陜煤化集團的產業調整方向。各自身上都有對方最想要的東西,兩家都想把“煤制油”這個產業做大,都認同“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讓兩家不同出身的企業坐到了一張談判桌前。但合作的過程卻沒那么順利,一談就談了四五個月。談判的焦點除了天元的技術和資產作價問題外,主要還是股權比例,“控制權”的背后其實是運行機制問題。5個原有民營股東對傳統國企的痼疾心有顧慮,擔心被對方吃掉。
“只要能促進企業發展,陜煤化集團不一定非要絕對控股。”陜煤化董事長華煒表達了自己對合作的態度。思想障礙一經解除,合作順利達成。新組建的企業陜煤化集團持股45%,為最大股東,相對控股,5 個原有民企股東共同持股55%。根據公司章程,公司董事長、法人代表由陜煤集團派人擔任,公司總經理由民營股東擔任;陜煤集團派人擔任常務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公司董事會5人,陜煤集團2人,民營股東3人。這樣基本形成一種制衡,任何重大事項須經雙方同意才能實行。雙方合作不是誰吃掉誰、誰依附誰,而是平等合作、民主協商、相互制衡。
新組建的混合企業,國企利益如何體現?集團派出的董事長毛世強認為,除了通過投資回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也通過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更多投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支持科技進步、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的目標。公司總經理王守峰認為:“一般企業既是產權所有者又是經營權控制者,陜煤化在與我們的合作中更像一個戰略投資者。”
陜煤化集團注資3.39億元對天元化工進行重組,并對原有裝置進行技術升級,擴能改造至年產50萬噸,一舉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等級最高、煤炭轉化率最高的中溫煤焦油輕質化項目。集團充分發揮資金、資源優勢,不僅出面擔保、融資,而且提供了穩定的煤炭原料。天元化工管理層感到心里“很踏實”,全部精力放在技術創新和經營上。在決策上既有監督,又比較高效。管理更加規范,透明度也大大提高。
“雙方誰也沒吃掉誰,而且放大了各自優勢。”天元化工董事長毛世強說。重組后的天元化工很快就成為陜煤化集團化工板塊扭虧為盈的最大貢獻者。在資金、資源和體制機制的保障下,技術創新帶來豐厚回報。天元化工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利潤5.7億元;2012 年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潤6億元。2013 年在全行業面臨下行壓力之時,天元化工仍實現了銷售收入31.24億元,利潤3.08 億元的喜人成績。今年一季度數據剛統計出來,利潤在7000萬元左右。“這在同類型企業中非常難得,我很自豪。”王守峰說。
富油公司:“混合”出世界首創技術
“如果沒有跟國企混合,我們的創新不會支撐下去,也看不到出成果的這一天。”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樹寬對記者說。
富油公司是楊占彪和王樹寬2005年建立的,這家民營企業也是致力于煤的分質利用與煤炭高效清潔轉化,但使用的原料和技術路線與天元化工不同。他們研發的是粉煤熱解和煤焦油全餾分加氫技術。隨著技術研發的推進,投資越來越大,企業漸漸支撐不下去了。幾個億投下去,還沒有見到成果。“與同類企業相比,我們通過煤焦油生產出的柴汽油量能高出20%以上。但這么好的技術,就是沒錢開發,真是著急??!”王樹寬說。
通過慎重選擇,楊占彪和王樹寬找到陜煤化集團尋求合作。經過反復論證,陜煤化集團看清粉煤熱解和煤焦油全餾分加氫技術將為煤的分質利用與煤炭高效清潔轉化開創一條嶄新的路徑。集團高層認為,這樣的項目,即使有風險,陜煤化也愿意承擔。
合作過程沒有太多周折。2008年底,陜煤化集團決定重組富油公司,由陜煤化注資控股55%,楊占彪和王樹寬兩人共同持股45%,陜煤化集團擁有新公司的絕對控股權。“我們哥倆任職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集團派人擔任董事長、財務總監和一個常務副總經理。”王樹寬說。
重組后的富油公司根據《公司章程》對班子成員進行了工作分工,制定了公司管理框架與定編定員方案等。陜煤化集團派駐其子公司、富油的上級單位神木煤化工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沛建兼任富油公司董事長,并迅速主持召開了新組建的富油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選舉了董事會、監事會成員,董事會聘任了經理層,新公司開始正式運行。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和規范化管理正是富油當時亟需的。
一系列的安排確保了富油公司新技術試運行和陜煤化集團“12萬噸/年中低溫煤焦油綜合利用工程”重點示范項目的順利推進。“合作以后,陜煤化不僅沒有讓我們在資金上發過愁,管理上也比較放手,我們原來擔心的一些問題也沒有出現。”王樹寬說,“集團一不給我們介紹供應商,二不往企業塞人。”
陜煤化集團神木煤化工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富油公司董事長任沛建告訴記者,民營股東既是出資人,也是企業高管,為企業精打細算動力十足,不會在“回扣”等蠅頭小利上做手腳,從制度上杜絕了腐敗,有時候反而需要叮囑他們不能為了過于節省成本影響了正常的研發和企業經營。
新機制為技術創新創造了寬松的環境。2013年,富油的煤焦油全餾分加氫裝置通過石化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并被專家組確定為“系世界首創、居領先水平”。
關鍵是嫁接優勢
作為陜西省內最大的國有煤炭企業,陜煤化集團近年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先后與9家有技術、人才、市場優勢的民營企業合作,撬動項目資金50多億元。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整合,不僅實現了雙方在體制、資源上的取長補短,還使‘混血’企業在優勢嫁接中快速做強做大。對于陜煤化集團來說,通過整合重組,也拓展了業務范圍,創造了效益,加快了企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陜煤化集團神木煤化工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沛建說。在煤炭產能有減無增的情況下,陜西煤業化工集團2011年化工板塊實現扭虧為盈,天元化工功不可沒。這也是陜煤化集團對高科技產業投入的豐厚回報。
先進技術是陜煤化集團對部分民營企業進行重組時最看中的環節。目前陜煤化的高科技投資已有收獲,且前景光明。“富油公司研發的‘粉煤固體熱載體催化熱解—煤焦油輕質化—清潔燃料油’循環經濟產業鏈技術現已向陜煤化集團旗下兩家企業進行推廣。集團還準備向新疆、內蒙古等煤炭資源豐富且適宜于深度轉化的省內外區域發展。據了解,天元化工目前正在和中信國安集團協商,由中信國安提供煤炭資源,天元提供技術支持,在新疆哈密地區伊吾縣淖毛湖工業園區合作組建新公司。
混合不僅使陜煤化集團擁有了前沿技術,也使這家傳統國有企業嘗試了新的體制機制。在陜煤化的混合所有制實踐中,不少被采訪者都表示股權比例誰多誰少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即誰控股并不重要,關鍵是通過相互融合發揮不同所有制的優勢,而不是疊加劣勢。
談起實踐混合所有制的這幾年探索,天元公司董事長毛世強認為最重要的是戰略目標一致。“混合雙方的戰略要一致,不能一方想做單一產業,而另一方想多元化。”毛世強說,“目標一致后就會激發出人內心的創造潛能,愿意干事,而不會畏首畏尾。另外,國有企業搞混合所有制,一定要找好合作伙伴,對方不能是撈一把就想走的,那樣就把國有企業坑苦了。”
企業混合后還有很長的磨合之路要走。比如天元化工是集團下屬的三級公司,在管理上要納入整個陜煤化的管理體系。而作為新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天元化工又有自己的公司章程和管理規范。二者如何協調?實踐中,還要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