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錫友稱,作為機床生產企業,本身屬于制造業,所服務的客戶也屬于制造業,因此對于制造業的冷暖感受最深。以機床工具行業為例,2012年以來,市場規模整體萎縮,國內企業盈利水平大幅降低,部分企業已處于虧損狀態。由于持續低迷,2013年行業企業普遍產值下滑20%左右。“關鍵是目前行業仍然處于下行通道,看不到復蘇的跡象,3-5年內可能都不容樂觀。”
業界普遍認為,機床工具行業企業數量快速膨脹,過剩的生產能力是產生惡性競爭的土壤。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金屬切削機床企業數量為1070家,產量為403935臺,但到2013年已達到1264家,增長18.1%,全年產量可達858100臺,較2011年增長112.4%。企業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行業惡性競爭的苗頭已經顯現。
關錫友認為,當前全球經濟仍處于第五次經濟周期的谷底,歐債危機反復惡化、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也由高速增長向適度平穩增長過渡。在國內主動化解投融資平臺風險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投資增長面臨下行壓力,出口不振和產能過剩、利潤偏低,將影響制造業投資增長。因此無論是機床需求企業,還是機床生產企業自身,調整生產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已經是明確的主線。
關錫友說,沈陽機床廠從2002年經濟規模只有13.6億元到2011年的180億元,在世界機床行業排名中從第36位躍升至第一位,核心技術從模仿、學習走向完全自主,實現了從跟隨到超越,再到引領,主要的動力源在于轉變生產方式,開創了工業服務的新模式。
“我們現在不是賣機床的,而是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員工里沒有銷售經理,只有服務顧問。”關錫友說,中國機床企業的落后就反映在服務上面,這是因為現代制造就是以服務為主的制造。IBM公司當年果斷將電腦生產部門出售給聯想,轉型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就是看到了未來更好的商業模式發展方向。
對于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用工難、成本高等諸多難題,關錫友說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轉變生產方式,創造市場需求,依靠市場力量來倒逼企業轉型。特別是當前新的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3D技術已經拉開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門,美國開始再制造革命、歐洲工業向4.0版轉型,這次工業化潮流背后是制造的智能化。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實現整個生產流程智能化是降低成本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