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新奧集團旗下最主要的天然氣分銷平臺新奧能源(02688.HK)天然氣銷量62.3億立方米,較2011年同比上升24.2%;2013年公司預計銷量增長25%,達到78億立方米。
“在燃氣分銷企業中,新奧的市場份額已經是很高的了,若無后續資源的支撐,其業績增速將很難長期維持。”有國際投行分析師說。
隨著舟山LNG項目的啟動,這種顧慮隨之冰釋。根據規劃,舟山LNG加注站項目一期工程將包括接卸266000m3LNG船舶泊位1座(遠期預留同等規模碼頭一座)、60000m3LNG船舶裝船泊位1座、槽車滾裝船(兼工作船)泊位2座、16.0×104m3儲罐2座,接收能力為300萬噸/年,年銷售額達到160億元。
300萬噸LNG,氣化后約能產出42億立方米天然氣。若項目能夠按時達產,新奧集團勢將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舟山LNG項目并不是王玉鎖首次謀劃投資LNG進出口業務,然而,對于他一直勾畫的“天然氣帝國”藍圖,此前的多番努力卻都是無果而終。
1989年,王玉鎖即進入了民用燃氣市場。當時他向中石化旗下煉油廠大量采購液化石油氣(LPG),并將這些資源瓶裝后銷售給普通市民。通過這種采購分銷模式,王玉鎖獲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隨著新奧集團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目前它已經在全國擁有了117個城市燃氣項目,業務也從最初的LPG擴展至LNG、管道氣等多個領域。然而如何解決上游氣源供應卻一直是公司發展的“瓶頸”。
“最初,新奧的氣源完全來自中石化與中石油。然而隨著LPG、天然氣等使用的普及,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央企們開始在氣源、供氣價格等多方面,給下游包括新奧在內的城市燃氣分銷商設置瓶頸,并組建自己的實體,蠶食新奧等的市場份額。”那位知情者說。
無奈之下,新奧集團一方面加強與石油央企等資源供應方的合作,盡可能多的鞏固、開辟資源采購渠道;另一方面開始謀劃如何實現資源瓶頸的突圍。
“2004年前后,公司先后在內蒙古等地投資煤礦,并不是煤炭業務能如何賺錢,而是希望能通過煤氣化、煤制氣等突破氣源瓶頸。”新奧集團分公司某負責人告訴記者。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新奧集團的這種企圖并未明顯奏效。“為了彌補氣源不足,我們甚至遠赴新疆,與廣匯能源(600256.SH)合作,通過汽車等方式長途運輸當地的LNG,結果卻發現這種模式讓我們賠慘了。”他感嘆道。
2008年后,新奧集團決策層開始謀劃如何在沿海建立LNG接收站,以便運用國際市場,化解制約公司長遠發展的瓶頸。
2010年前后,經過長期考察,新奧將目光鎖定在浙江溫州,并斥資數百萬元完成了包括海底航道勘測等在內的前期工作;與此同時,新奧還與美國Cheniere能源公司簽署了年供應150萬噸LNG的框架協議。
然而,新奧集團在溫州的努力最終卻宣告失敗——而對于此次失敗的原因,接受采訪的所有新奧集團人士均避而不談。
外界公開所知的一則消息是,2011年12月26日,中石化對外宣布,與浙江能源集團、溫州市政府簽署框架協議,計劃投資88.3億元在溫州興建接收能力達300萬噸/年的LNG接收站。
民企突圍:尋求三桶油外渠道
急于突破資源瓶頸束縛的并不只有新奧集團,廣匯能源、深圳能源(601139.sh)、中國燃氣(00384.HK)等非石油系統的燃氣分銷企業,都在想方設法謀劃擴大資源采購渠道。
5月31日,廣匯能源發布公告,公司已與殼牌(中國)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殼牌有意在公司“南通港呂四港區廣匯能源液化天然氣分銷轉運站”工程項目(簡稱啟東LNG項目)二期已具備LNG進口條件后參與項目運營的合作。
“我們與殼牌簽有保密協議,因此目前不能接受采訪。但啟東LNG項目一期已取得國家發改委的支持和江蘇省能源局的原則性同意,并將在年內開始建設。”公司董秘倪娟說。
據了解,啟東LNG項目將分三期建設,一期的設計能力為每年60萬噸,主要為LNG存儲與轉運;二期的設計能力為每年150萬噸,具備LNG進口接卸能力;三期的設計能力為每年350萬噸,具備氣化管輸系統設施與管道外輸能力。
早在2003年前后,廣匯能源就開始涉足LNG的生產與分銷。最初,它依托中石油旗下吐哈油田提供天然氣氣源。然而隨著市場蛋糕的不斷擴大,從前密切合作的吐哈油田開始收緊資源供應量。
無奈之下,廣匯能源只能將目光瞄準天然氣資源豐富的中亞,以收購哈薩克斯坦油田、修筑跨境天然氣管道、在中哈邊境的新疆吉木乃建設LNG工廠的模式,打破中石油對自己的資源束縛。
2013年8月5日,廣匯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位于吉木乃、具備150萬立方米/年LNG產能的新疆吉木乃廣匯液化天然氣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已全面投產。
然而新疆遠在西北邊陲,與天然氣消費旺盛的華東、華南市場相隔千里,因此廣匯能源必須在沿海獲得另一處供應基地。毗鄰上海的江蘇啟東迅速成為其新的選擇。
這點,恰與殼牌不謀而合——這家老牌跨國油企急欲在中國天然氣市場獲得更大份額,有更多中國合作對象當然求之不得。
據了解,殼牌不但在東非、卡塔爾等天然氣富集區擁有2200萬噸LNG供應權益,而且還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LNG 運輸船隊和龐大的營銷網絡。與殼牌結盟,廣匯能源的天然氣版圖擴張無疑會大大加速。根據公告,雙方將在今年年內簽署具有約束力的合約。
“殼牌不但將入股二期工程,并愿意在這個項目的一期工程中提供初步的、必要的技術及商務支持。”了解雙方合作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
而深圳能源界人士也表示,包括深圳燃氣在內的多家深圳能源企業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正在謀劃如何能夠擁有由當地企業控股的LNG接收站,“市政府已經不能接受地方天然氣供應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了”。
2008 年,負責廣東全省天然氣供應的中海油與卡塔爾簽署了LNG長期采購協議。當時國際氣價飆升,這些資源都是以1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上的價格采購的。由于采購成本高,2009年和2010年,中海油向深圳很多燃氣電廠的供氣價格自然也高,最終導致包括深南電(000037.SZ)在內的燃氣電廠大幅虧損, 企業甚至不愿再發電。
據上述人士透露,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起草有關LNG接收站項目審批權下放地方政府的文件。“一旦審批權下放,深圳燃氣、深能源(000027.sz)等將聯合投資,共同啟動建設包括LNG國際采購、LNG接收站建設等在內的地方LNG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