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化學高級副總裁劉博學、副總工程師姜家儀等領導,惠生工程總裁閆少春、高級副總裁周宏亮、副總裁李保有、工業爐事業部總經理趙旭等出席本次會議。萬華化學項目部成員,惠生工程項目部關鍵人員及設計經理等人員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上,雙方對項目實施的重點及難點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明確了目標完成的關鍵措施與解決方案,為項目的推進與實施打下了良好基礎。
萬華化學120萬/噸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即萬華化學大乙烯二期項目總投資176億元,建設地點位于煙臺化工產業園。主要建設12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25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裝置、2×20萬噸/年聚烯烴彈性體(POE)裝置、20萬噸/年丁二烯裝置、55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裝置(含3萬噸/年苯乙烯抽提)、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以及配套輔助工程和公用設施。
年內國際油價持續高位,油制聚乙烯的產品利潤已經處于虧損階段,但由于聚乙烯裝置生產建設周期普遍較長,以3-5年為一個建設單位,前幾年對于國內聚乙烯產品的上游供應端而言,在資金面的開放政策下,規劃立項居多,因此在如此長的建設周期之下,近幾年來聚烯烴一直處于產能的集中擴張期。
根據年初統計,我國聚乙烯生產能力前十名見下表:
截至今年四季度初,算上年內已經投產的鎮海煉化(60萬噸)、浙江石化(70萬噸)和連云港石化(40萬噸),國內聚乙烯裝置的總產能已經達到了2901萬噸,預計年末中委廣東石化120萬噸/年總產能的兩套裝置和60萬噸/年總產能的中石化海南煉化以及40萬噸/年總產能的山東勁海化工投產在即。
2022年投產產能按品種劃分,投產最多的種類為HDPE,涉及產能在245萬噸/年,其次是全密度,涉及產能110萬噸/年,最后為LDPE,涉及產能在40萬噸/年;綜合來看,年內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于低壓品種。
如以上裝置都如期投產的話,預計2022年年末,我國的聚乙烯總產能將達到3121萬噸。
文章內容來源金聯創、聚烯烴人、惠生工程,圖片來源:惠生工程,轉載平臺:聚烯烴人微信,責任編輯胡靜,審核人:李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