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7日,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北京、浙江寧波兩地,以視頻+現場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召開了由寧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牽頭的“大型先進核反應堆關鍵密封設計、制造、測試成套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和與清華大學核能研究院共同研制的“高溫氣冷堆壓力容器用C型密封環”產品鑒定會。鑒定會由中通協會長黃鸝和中國機械聯原總工程師隋永濱共同主持。
中通協會長 黃鸝 中國機械聯原總工程師 隋永濱
中國工程院葉奇蓁院士擔任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王玉明院士、鄭津洋院士擔任副組長。專家組由來自中國核工業集團、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國家核應急響應中心、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三門核電、核電運行公司、中核核電運行公司、石島灣核電、華能核能技術研究院、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經質詢和討論,鑒定委員會專家組形成如下鑒定意見:
“大型先進核反應堆關鍵密封設計、制造、測試成套技術及應用”:基于項目成果自主研制并建成了金屬C形和O形密封環生產線,產品已在“華龍一號”及“國和一號”核電機組上批量應用,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
“高溫氣冷堆壓力容器用C型密封環”:首次自主設計制造了用于高溫氣冷堆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熱氣導管殼體中的高溫高壓氦氣密封的金屬C型密封環。產品通過了壓縮回彈、泄漏率、水壓、瞬態、瞬態超壓工況等驗證試驗,結果滿足技術條件和相關標準要求。
鑒定委員會認為,大型先進核反應堆關鍵密封設計、制造、測試成套技術及應用項目和研制的高溫氣冷堆壓力容器用C型密封環技術難度大,成果和產品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在核電站上推廣應用。
作為我國又一張“國家名片”,在“雙碳”目標大背景下,核電已成為能源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選項,其設備需求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000多家企業,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轉型升級機遇。近年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積極組織協調基礎材料企業、工程設計單位、設備制造企業以及工程應用用戶協同創新,解決核電設備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國產化問題,通用機械裝備制造企業的制造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裝備制造產業升級,為核電站批量化建設和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將堅定推進核電裝備的國產化工作,積極作為,組織協調相關企業聯合研發與工程應用,有計劃分步驟開展核電裝備國產化工作,進一步解決“卡脖子”問題,同時整體提升我國核電裝備制造業的自主研發水平,推動我國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