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鉆井網站報道,亞太地區將繼續引領全球電力市場的增長,在未來十年里為可再生能源增長創造1.8萬億美元的機會。
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表示,在過去20年里,亞太地區的電力需求增長了200%。2021年,亞太地區的電力需求上升到全球總需求的近一半,市場擴大了了6.5%——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
到2040年前,亞太地區的電力需求將平均年增長2.5%,幾乎是其他地區的兩倍。由于化石燃料重要性的下降和亞太地區的脫碳,太陽能和風能將有巨大增長的機會。但即使電力需求攀升,電價飆升,可再生能源開發商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供應鏈、緊縮、融資和政策風險都在上升。更不確定的是,在爆發地緣政治沖突后,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的前景發生了顯著變化。
與其他地區一樣,亞太地區的發電成本正在上升。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LNG、煤炭、燃料油和柴油價格都大幅上漲。
總的說來,未來3年亞太地區的發電成本每年將達到650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二。最終用戶將承受電價上漲的沖擊,電價將上漲27%,到2025年的未來3年,總費用將增加1.7萬億美元。
在價格上漲的支持下,亞太地區的電力市場將在未來十年吸引2.9萬億美元的投資。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要受益者:所需投資的60%(或1.8萬億美元)將流向清潔能源。 風能和太陽能將占據最大份額。
同時,到2050年前,化石燃料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從現在的67%逐漸下降到不足三分之一。 許多成長型市場仍然依賴煤炭,但隨著整個地區的脫碳目標已經確定,重點正在轉向可再生能源。
伍德麥克茲相信有巨大的機會,但也看到挑戰在增加。隨著供應鏈和融資成本的上升以及電網整合問題的惡化,可再生能源開發商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縮減開支也對收入構成風險。到2030年前,一些市場的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容量將達到電網峰值負荷的90%。然而在儲能方面的投資還不夠——到本十年結束時,儲能水平將僅為電網峰值負荷的15%。
考慮到可再生能源的全部成本——包括傳輸、電池存儲和天然氣峰值儲備裝置——它們目前在亞太地區無法與煤炭競爭。
盡管如此,亞太地區的發展方向是明確的。未來10年,亞太地區新增年發電能力平均將達到327吉瓦,其中太陽能和風能將達到200吉瓦。
文章來源:油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