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科林工業有限公司研發了一種利用廉價穩定的合金材料作為催化劑,以二氧化碳(CO₂)為原料直接電解生產一氧化碳的電解技術。
該路線采用一步法在100℃條件下即可實現二氧化碳的轉換,生成的一氧化碳可作為化學產品原料。該電解技術和現有的質子交換膜(PEM)技術類似,一方面,可以借鑒PEM技術的發展路線圖逐步實現大規模應用;另一方面,合金催化劑廉價且穩定,成本低于PEM。此外,該技術可直接和工業合成氣耦合,將帶有雜質的二氧化碳進行電解,省掉二氧化碳的分離過程。
該技術還可根據需要調整溶劑的成分以及催化劑材料,從而直接生產一氧化碳與氫氣的合成氣、甲酸、乙烯等其他化合物。
目前,該電解技術已實現了數千小時50千瓦級別系統的測試。下一步,該公司計劃將該二氧化碳直接電解技術的規模擴大到兆瓦級別。
近年來,各國研究人員均提出了二氧化碳的中和技術,但基本上均基于傳統先制氫再進行二氧化碳中和的二步法技術路線。該路線一方面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對二氧化碳來源的純度要求較高,增加了二氧化碳分離的成本。另一種已有的技術路線是采用高溫氧化膜電解槽技術將二氧化碳和氫氣直接電解生產合成氣。這一技術路線需要高溫運行條件,電解槽成本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