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正式開始實施“自愿削減”天然氣用量協議后,歐盟對俄首個全面能源制裁即將生效。
今年4月8日,歐洲聯盟27個成員國代表決定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內容包括對俄羅斯煤炭實行禁運。其中,對俄煤炭禁運將在120天“過渡期”結束后生效,即8月10日前后。
國泰君安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翟堃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歐盟這一煤炭禁令,本質上是為了減少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倒逼德國、荷蘭等多個歐洲國家重啟煤電,正式實施后將最高影響全球煤炭消費量2.5%的替代性需求,同時預計全球煤炭價格將持續在高位運行。
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2月底以來,受烏克蘭局勢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升級影響,國際煤價連創新高且一直居高不下。
Wind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口動力煤現貨價7月15日漲至433.9美元/噸,同比增長超205%,年內增長150%左右,截至7月底,報420.9美元/噸;歐洲ARA港動力煤現貨價6月24日突破400美元/噸,同比上漲291%,截至7月底,報362.4美元/噸;理查德RB動力煤現貨價7月29日報370美元/噸,同比上漲184.6%。
禁運俄煤過渡期,歐洲緊急“囤煤”
據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俄羅斯煤炭出口總量2.23億噸,占俄羅斯煤炭產量逾五成。該國動力煤出口量約占全球總貿易量17%,焦煤出口量約占全球總貿易量9%。
作為僅次于印尼、澳大利亞的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俄羅斯還是歐盟最大的煤炭供應商。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每年歐盟需要從俄羅斯進口45%煤炭,其中70%為熱力煤。而德國、波蘭、意大利和荷蘭是最依賴俄羅斯煤炭的國家,占這些國家各自煤炭進口總量65%以上。
為補足禁運俄煤帶來的供應缺口,歐洲各國開啟“搶煤大戰”。
彭博社消息,今年上半年,歐洲能源和大宗商品交通樞紐區域安特衛普-鹿特丹-阿姆斯特丹(ARA)地區的煤炭進口量同比增長35%至2690萬噸。
國際大宗商品數據提供商Kpler7月數據顯示,自禁令發布以后,歐洲從美國、澳大利亞、印尼、哥倫比亞等國家進口的煤炭數量都出現了明顯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歐洲煤炭總進口量增加了近40%。
另外,翟堃表示,“全球的煤炭供應平衡表可能要重新計算”。歐盟對俄羅斯煤炭進口禁令正式生效后,俄羅斯煤炭西向受阻,或導致全球原有的煤炭供應結構發生改變。
過去,日本進口俄羅斯煤炭只需要運輸3天,但隨著日本宣布禁止俄煤后,轉買印度尼西亞的煤炭運輸需要十天、買澳大利亞、加拿大的煤炭運輸需要兩周,運輸路線的延長或意味著成本增加,變相抬高了煤價。
俄羅斯能源與金融研究所分析人士表示,7月份俄羅斯煤炭出口從歐洲轉向其他地區的速度在加快。數據顯示,4-6月,俄羅斯煤炭出口結構變化不大,對歐洲的出口繼續占總出口的33-35%,其中20%運往歐盟,但到7月,俄羅斯開始更加積極地將煤炭銷往亞太地區、中東地區和北非地區國家。
天然氣供應前景不明,歐洲重啟煤電
在俄歐天然氣博弈背景下,俄羅斯作為天然氣供應大國,一定程度上牽制著歐洲天然氣的供應,歐洲天然氣供應拉響警報。據悉,歐盟8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自愿削減”天然氣用量協議。根據協議,各成員國將在8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間,將天然氣需求在過去5年平均消費量的基礎上減少15%。
為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德國、荷蘭等多個歐洲國家近期宣布重開煤電廠或采取措施支持煤電,以“煤”補“氣”。
翟堃在評價德國等歐洲國家重啟煤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時強調了煤炭的核心優勢“穩定”在國家能源安全中的重要意義。另外,他表示,歐洲多個國家實行電力市場化,煤價上漲可以通過提高電價來傳導,這是支撐煤電廠重啟的關鍵原因。
但重啟煤電并非易事,這一計劃勢必要面臨資本開支大、設備老舊、運輸路線受阻、氣候中立等問題。
以德國為例,德國聯邦政府7月頒布法令,允許部分已關閉的煤炭發電廠和石油發電廠重新投入使用至2023年4月。
8月1日,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宣布,梅爾魯姆煤炭發電廠即將重新連接至德國電網。這是該法令頒布之后第一座重新并入德國電網的煤炭發電廠,也是德國政府計劃重啟或延長運營16座煤電廠中,唯一一座按計劃重啟的煤電廠。
德國南部巴登-符滕堡電力公司運營表示,旗下部分煤電廠因設備老舊,無法重新接入電網;能源公司尤尼珀公司(Uniper)說,尚未決定是否重啟煤電廠。德國贏創工業集團稱,將恢復一家煤電廠運營,但僅限今年秋季。
“缺煤”蔓延全球,煤價易漲難跌
在俄歐能源博弈引發全球能源危機背景下,今年以來,英國、美國、印度、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還遭遇了極端高溫天氣,導致全球電力需求猛增,對煤炭需求進一步增加。
國際能源署(IEA)7月預計,2022年歐盟的煤炭消費量將在去年14%的增幅基礎上增長7%,全球煤炭消費量將同比增長0.7%至80億噸,接近2013年創下的歷史新高。該機構還預計,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加。
盡管需求大增,但在能源博弈背景下,全球煤炭供應預期還是偏緊。
煤炭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官方表示,受極端天氣以及自身產量規劃影響,在滿足日韓等地區煤炭需求的基礎上,短期煤炭產量難以大幅提高。
翟堃表示,長遠來看,未來煤炭會在新的供需平衡體系下形成一個新的價格,即推高全球煤炭價格中樞。全球減排大方向下,煤炭行業已經多年低資本開支運行,高能源價格和高企業盈利未來將是常態。反映到國內,由于海內外煤炭價差較大,導致煤炭進口成本提升,我國煤炭進口量出現下滑,煤價得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