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集團作為國有控股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制定了《魯西集團低碳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將碳排放治理作為重要項目。發揮園區“一體化、集約化、園區化、智能化”的優勢,2022年上半年圍繞結構性減碳、技術性降碳、管理性節碳,積極制定節碳措施實施落地,碳排放量同比減少12%,碳排放強度較2021年下降7.3%,規模化降碳效果顯著。
“魯西集團圍繞著新技術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充分發揮各專業管理部室的職能管理作用,開展了大量的技術性降碳和管理性節碳工作,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氣化爐碳平衡項目”。魯西集團總工辦副總工程師李剛介紹。
氣化爐碳平衡項目,是魯西集團在同行業及全國范圍內率先大力推進實施的CO2平衡轉化利用項目。該項目將煤化工生產所產生的CO2 收集后返回氣化爐利用C的還原反應,將CO2轉化為CO。同時大力發展CO下游產品和液體CO2回收利用。通過以上途徑,減少CO2排放。
這僅僅是魯西集團圍繞技術性降碳和管理性節碳開展碳排放治理工作的一個小小的縮影。除此之外,魯西集團還圍繞結構性降碳開展了大量工作。
“這是液體CO2回收裝置,是魯西集團在結構性降碳方面建設的一個有代表性的項目,它主要以甲醇洗裝置放空尾氣為原料,經水解、精脫硫、脫烴、干燥對氣體進行凈化去除有害雜質,再由氨冷器降溫液化后在提純塔內進一步提純,最終得到液體CO2產品,液體CO2如用于原油生產中巖層注氣,將會消減生產的碳排放量?!崩顒傉f。
李剛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液體CO2回收裝置每天可回收500噸CO2,一年大約可回收20萬噸,每噸按目前的市場均價230元計算,每年可為企業帶來1000余萬元的利潤。
魯西集團液體CO2項目的投運,實現了對煤化工裝置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資源化利用。不僅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還減少了碳排放量。
節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提高能效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魯西集團加強能源的梯級利用管理、綜合利用,通過生產運行調整、節能技術改造、推行綠色低碳辦公、實施綠色采購等方式實現規?;澞?。新建項目積極進行對標先進水平,引進節能新技、新設備,強化節能設計實現本質節能。
對重點耗能裝置、設施開展能效提升,從磨機改造降低煤粉粒度、控制氣化爐水氧比等關鍵指標、提高空分產氧量降低萬方氧耗蒸汽量、更換氯堿高效離子膜、增加無功補償裝置、更換新型節能設備促進合成氨、氯堿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持續下降。通過降低鍋爐排煙溫度、調整入爐煤配比、聯合裝置實施熱水能量、可燃氣體回收利用等措施提高鍋爐熱效率達到93%以上。
李剛告訴我們:“多年來,魯西集團在節能降碳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點,節能降碳貫穿設計、建設、運行各環節,各專業、各層級節能降碳意識普遍提高,形成了節能降碳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憑借這一特點,我們新建項目能效水平持續提高,運行裝置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持續下降,生產成本持續降低,市場優勢持續擴大。我們不斷利用新的節能技術、設備進行能源辨識,像汽輪機改電拖動、多效蒸發改MVR、系統熱耦合技術、磁懸浮風機、爪式真空泵等節能新技術、新設備在化工裝置中得到有效應用?!?/p>
多元醇丁醛精餾熱耦合節能項目就是魯西集團在規模化節能方面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精餾節能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一個典型案例。2022年,多元醇事業部實施丁醛精餾系統熱耦合改造,停用異丁醛精餾塔全部蒸汽,每小時節約蒸汽6.7噸,每年可節約5100噸標煤,達到了較好的節能效果。
走在魯西集團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空氣清新,廠區整潔,節能降碳的標語隨處可見,幾十年的成長積淀讓魯西集團“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的理念在一個個具體的實踐中彰顯出來。
李剛表示:“雙碳”形勢下企業節能降碳工作任重而道遠,魯西集團將進一步發揮園區化優勢,結合管理部室管專業管節能的管理特點,實施存量項目節能辨識、低碳改造,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新上低碳發展項目,發展負碳、綠電替代項目,進一步規模化節能降碳,實現魯西集團低碳高效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