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21年曾出現的創新高價格水平相較,今年以來,全國動力煤價格中樞明顯下移,但與上年末相較來看,仍然呈上漲走勢,而且上半年市場表現按季度來看,其走勢完全不同。
中國煤炭資源網價格數據顯示,截止6月30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混煤價格為1242元/噸,較上年末上漲454元/噸;5000大卡混煤價格為1089元/噸,較上年末上漲414元/噸。
按季度來看
在需求表現不一的情況下,一季度全國動力煤市場偏強運行,價格整體呈持續上漲態勢。
元旦初始煤炭出口大國印尼突然宣布煤炭出口禁令,疊加2月底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全球能源價格紛紛走高,煤炭價格同樣重回升勢。為了保證冬奧會和全國兩會期間能源供應的安全、穩定,相關部門對重點地區電廠的存煤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促使電廠需求前置,疊加迎峰度冬需求旺季,以及資金利多因素助推煤價上行。
進入3月份后,相關部門密集召開座談會,并對部分煤炭價格虛高企業進行了約談提醒,大型煤礦紛紛相應,帶頭下調價格,同時節后煤礦復產迅速,產量快速提升至節前水平,而終端需求端復工較慢,煤炭供需逐漸寬松,價格急速震蕩下行。
二季度在政策的調控下,煤價漲跌轉換運行,但波動幅度明顯收窄。4月份延續了3月份快速下跌的走勢,進入5月份后,受大秦線事故及檢修影響,港口資源偏少,在化工煤需求表現強勁的情況下,供應再現偏緊局面,價格偏強震蕩運行,直至6月中旬。之后在需求轉弱,價格再次走低。
供應端來看
在增產保供政策的持續之下,全國原煤產量快速增長的態勢不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月度日均產量都在1160萬噸以上,1-5 月累計生產原煤18.1億噸,同比增加1.7億噸,增長10.4%。
進口煤方面,在國際煤炭供應進一步收緊,而需求明顯增加的情況下,疊加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影響下高企的價格,即便國家層面一邊減少通關程序,一邊出臺零關稅政策,仍然難以扭轉進口總量下滑的局面。1-5月全國累計進口煤炭9595.5萬噸,為近6年同期最低水平,同比減少1506萬噸,下降13.6%。其中5月份煤炭進口量為2055萬噸,在去年同期基數低的情況下,同比仍下降2.3%。
從整體供應來看
在全國原煤產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動力煤供應量也在隨之增加。中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全國動力煤供應量(國內供應+凈進口)為157750.9萬噸,較去年增長8.69%。
從需求端來看
受經濟下行及疫情的影響,各行業開工不夠理想,致使全社會用電量增長受限,前5個全社會用電增速放緩至2.5%,帶動對發電的需求也有所減弱。1-5月全國發電3.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幅僅為0.5%。
在電力生產增量有限的情況下,疊加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大幅增發,致使火電發電量明顯減少。1-5月份,全國水電量43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5%;風力發電量28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核電量16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太陽能發電量8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9%;火力絕對發電能量為2271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5%。
非電煤行業中,僅作為原料煤的化工煤在今年表現較好,其他行業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其下游需求表現不佳,制約了行業生產的持續開展,進而抑制了對煤炭的需求。以水泥行業為例,今年以來幾乎一直處于銷售淡季,部分企業受庫存增加而過早地出現了減產停產情況,個別甚至在錯峰生產來臨之前就已經把錯峰的天數使用完畢。
從整體需求來看
全國動力煤需求呈下降趨勢。中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全國動力煤總消費量為147692.0萬噸,同比下降3.24%。
中轉港方面,在保供政策及下游需求低迷的共同影響下,今年以來不論是江內各港、華南各港,還是北方各港,存煤都呈震蕩上升的態勢。以北方港為例,截止6月30日,各港存煤合計2556萬噸,較上年末增加360.4萬噸。江內港口庫存近期也創下了2020年6月初以來的新高,廣州港庫存也同樣攀升至2021年3月下旬以來的新高。
下半年來看
在全球能源供應緊張,價格高位運行的情況下,增產政策將進一步深入執行,在這一情況下,動力煤將繼續高位供應,這從山西省近日確定的全年13億噸產量的目標就可以看得出來。不過受保供任務較重的影響,可用作市場銷售的貨源存在進一步減少的可能,將促使市場煤供應更加緊張。
進口煤在各因素的影響下,下半年將仍呈下降態勢,進口量難有明顯增加,促使更多的下游轉而增加對內貿煤的采購。
下游需求方面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是各地經濟刺激措施的具體實施和效果目前尚未顯現,其對用電量的提振尚且難以估計;另一方面是,今夏氣象年景較差,高溫天氣的影響難以預測,對電廠日耗的影響也尚需觀察。
因此總體來看,在政策的影響下,下半年動力煤價格重心不會再出現去年的走勢,長協價格將在合理區間運行,市場煤價格在供應偏緊下,偏強運行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