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煉焦煤價格經歷了一波令人驚心動魄的史詩級的大漲大跌。全年煤價波動可分為1~3月、4~10月中旬、10月下旬~12月的3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可以看出鮮明的關鍵點。
1~3月:供應相對穩定,進口還算正常,價格小幅波動
2021年初,柳林低硫主焦煤、靈石肥煤、濟寧氣煤價格分別為1500元(噸價,下同)、1030元和990元。1月下旬漲至1540元、1150元和1190元,漲幅分別為2.7%、11.7%、20.2%。春節后,部分煤種價格回調,但低硫主焦煤價格表現堅挺,至3月底,柳林低硫主焦煤、靈石肥煤、濟寧氣煤價格分別為1540元、1080元和1140元,柳林低硫主焦煤價格與1月下旬持平,靈石肥煤和濟寧氣煤價格分別較1月下旬回落70元和50元。
從供需來看
國內供應方面,國內部分露天肥煤礦尚處于生產階段,有關部門提倡煤礦春節不放假,國內煉焦煤供應量同比呈增長勢頭。據估算,1~3月,國內煉焦煤產量同比增加將近700萬噸,增長約5%。
進口方面,雖然2020年11月澳洲煉焦煤進口消失,但當年1~11月澳洲煉焦煤進口量同比增加450多萬噸,創歷史新高,2021年初終端用戶庫存仍較多,停止澳洲煉焦煤進口對市場的影響尚未顯現;同時,1~3月蒙古煉焦煤進口還算正常,月均進口量超過200萬噸,保障了供應。
國內需求方面,1~3月國內焦炭產量同比增長8.6%,比煉焦煤供應量增幅要大。需求增幅大于供應增幅,而供需矛盾不突出,主要是2020年煉焦煤供需整體呈寬松狀態,2021年初全社會煉焦煤庫存處于較高水平。估算2021年初全社會煉焦煤庫存在5000萬噸左右,與過去兩年同期水平接近,高庫存對價格形成一定抑制。
在供需矛盾不算突出的情況下,1~3月煤價出現小幅波動,主要是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動力煤價格波動
元旦前,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在800元左右,元旦之后上漲加速,1月中旬最高達到1050元,兩周時間漲幅超過30%。
在動力煤漲價帶動下,先是氣煤、貧瘦煤等常做動力煤用的配焦煤價格上漲,之后焦煤、肥煤等強粘煤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之后,隨著春節臨近,一方面下游需求減弱,另一方面相關部門鼓勵煤礦過年不放假,市場情緒轉弱,動力煤價格快速高位回落。到了2月底,動力煤價格相對1月中旬高點已經腰斬。受動力煤價下跌影響,氣煤等配焦煤價格也回落。
下游焦炭價格波動
2020年四季度,受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省區關停4.3米焦爐影響,焦炭價格一路走強。元旦前后,焦煤價格加速上漲。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27日,焦炭價格累計上漲500元,在此之前焦炭價格連續5個月才累計上漲500元。受此影響,焦化廠盈利能力不斷提高,噸焦利潤最高超過1000元。
焦炭價格上漲及焦化廠盈利能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煉焦煤價格上漲。春節之后,焦炭需求短期內收縮,而焦炭生產在利潤刺激下產量增長較快。供需關系轉變,焦炭價格快速高位回落,1個月時間焦炭價格下跌800元。焦炭價格下跌,焦化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再加上3~4月煉焦煤價格往往較弱,焦化企業主動控制原料煤采購節奏,也使得煉焦煤價格走弱。由于澳煤進口量消失了,而澳洲煉焦煤以優質主焦煤為主,所以3月煉焦煤價格回調時國內優質主焦煤價格回調幅度相對較小。
4~10月:產量不增反降,進口持續下降,供需矛盾激化
進入4月,煉焦煤價格整體再度上漲,一直持續到9月中旬或者10月中旬,各煤種價格陸續達到高點。柳林低硫主焦煤、靈石肥煤、濟寧氣煤最高價格分別達到4500元、3300元和2220元,與3月底相比,分別上漲2960元、2220元和1080元,漲幅分別為192%、206%和95%。
煉焦煤價格上漲主要受5個因素影響
一是傳統煉焦煤進口渠道受阻,進口量持續下降。澳大利亞和蒙古是我國兩大傳統煉焦煤進口來源國,二三季度這兩個國家的進口煤雙雙受阻。自2020年12月到2021年9月,我國澳洲煤炭連續10個月零進口。澳洲煉焦煤以優質主焦煤為主,終端用戶庫存煤耗盡后,紛紛轉向山西。
3月下旬,蒙古新冠疫情再度嚴重,甘其毛都和策克兩個主要口岸每日進煤量再度受到影響。
4~9月蒙古煉焦煤月均進口量只有75萬噸,無論與1~3月還是與2020年同期相比,均驟降。國內用戶則將采購目標轉移至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甚至哥倫比亞等地,煉焦煤進口來源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未能扭轉進口量持續大幅下降態勢。同時,中國采購還導致這些國家煉焦煤出口價格大幅上漲,帶動全球煉焦煤價格上漲。
二是國內實際煉焦煤產量不增反降。煤礦的表外超產量一直存在,尤其是露天煤礦安全生產情況較好,實際產量往往遠高于核定產能。
2021年相關部門對煤礦超產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春節后,山西部分露天肥煤礦因早早完成了全年產量而進入停產狀態,烏海及周邊露天煉焦煤礦產量也受到一定影響,山西部分井工煉焦煤礦井實際產量較往年有所下降。另外,2021年新增煉焦煤產能很少,只有1000萬噸/年左右。新增產能的釋放難以彌補表外產量的收縮,最終導致國內實際煉焦煤產量不增反降。
據估算,2021年二三季度包含進口煤在內的煉焦煤供應量同比下降超過10%,主要是焦煤、肥煤等強粘煤。
三是需求降幅不及供應降幅。煉焦煤尤其是優質強粘煤供需持續緊張,煉焦煤庫存不斷下降。
4~5月,我國焦炭產量繼續保持增長勢頭;6月開始轉為同比下降,6~8月降幅分別為3.2%、2.9%以及5%,到了9月降幅才擴大至9.6%。長時間里需求降幅不及供應降幅,導致煉焦煤供應持續緊張、持續去庫,尤其是焦煤、肥煤等強粘煤供應尤其緊張。
據估算,二三季度國內煉焦煤總庫存累計減少約1800萬噸,其中大部分是焦煤、肥煤等強粘煤。
四是下游行業盈利水平尚可,煤價傳導較順暢。整個二三季度下游焦炭、鋼材基本沒有持續虧損過,噸焦毛利平均350元左右,噸螺紋鋼毛利平均500元左右。下游行業持續盈利,為煉焦煤價格不斷上漲創造了條件。
五是動力煤價格持續震蕩走強。動力煤價格在2月大幅下跌后,3月份再度上漲,一路上漲至10月中旬,而且累計漲幅巨大,期間鮮有像樣的回調。
以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例,3月初價格不到600元,10月中旬最高一度上漲至2700元,每噸上漲超過2000元,漲幅超過3倍。就像年初那波上漲一樣,動力煤價格的上漲在一段時間內帶動了氣煤、貧瘦煤等配焦煤價格上漲,進而帶動了整個煉焦煤市場行情,焦煤、肥煤等強粘煤價格也得到一定支撐。
10月下旬~12月:供應終于增加,需求大幅下滑,價格調頭下墜
首先是供應增加
隨著煤價上漲,供應緊張逐步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供應端政策重大調整。
一方面核增部分有增產能力的優質煤礦產能,允許部分已完成全年產量的煤礦繼續生產,短期內供應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努力增加進口煤源補充。盡管蒙古疫情形勢仍嚴峻,10月中旬甘其毛都口岸在加大核酸檢測力度的情況下,甚至將每日進車量提升500車以上,允許沿海港口已卸貨澳煤通關。短期內煉焦煤供應量明顯增加,市場情緒受到強烈沖擊,價格下跌。
其次是終端鋼材需求加速下滑
受恒大事件及房地產稅試點影響,10月商品房銷售難度加大,銷售額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房地產商資金進一步趨緊,新開工及在建項目均受到影響,最終導致鋼材需求大幅下降。同時,受政策性壓減粗鋼產量影響,生鐵及粗鋼產量進一步回落,導致焦炭及煉焦煤需求走弱。最終使持續偏緊的焦煤供應轉變。
最后,下游進入原料主動降庫狀態
市場悲觀預期不斷發酵,產業鏈整體進入原料去庫狀態,鋼材減緩焦炭等原料采購,焦化廠減緩煉焦煤采購。再加上煤、焦炭價格整體處于高位,市場心態逐步崩潰,價格快速下跌。
2022年:不確定性……
首先,需求不確定性較大
鋼材需求最終決定鐵水產量、焦炭產量及煉焦煤需求。房地產用鋼占鋼材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加上相關機械等行業,用鋼量占比更高。可以說,房地產行業情況直接決定著鋼材需求總量。
從2021年7月以來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連續大幅下降,鋼材需求可能同比下降5%以上甚至超過10%。很顯然,中央已經意識到了這種下行壓力。
2021年12月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3重壓力。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宏觀政策以穩、保對沖經濟下行壓力。而鋼材全年需求究竟如何,不確定性較大。相對確定的是,政策效果顯現需要時間,下半年需求可能會好于上半年。
其次,國內煉焦煤供應增量取決于政策
從在建煤礦項目來看,2022年可釋放的煉焦煤產能只有1000萬噸/年左右,折算精煤500多萬噸,并不多。
增量主要看山西、蒙西(烏海及周邊)露天煉焦煤礦井產量能否在核定產能基礎上明顯增加。這取決于相關部門對煤價以及煤礦超產的容忍度。
最后,煉焦煤進口也面臨不確定性
2021年以來,澳洲發往中國的煤炭數量寥寥無幾,目前也沒有重新放開新的澳煤進口,2022年澳煤進口可能仍會缺失。
蒙古煉焦煤進口,疫情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2020年下半年,蒙古煉焦煤進口基本恢復正常,但自2021年3月下旬又停滯了大半年,11月初進車輛剛剛提升,11月底再度急劇下降。在2022年中蒙甘其毛都鐵路通車之前,蒙古煉焦煤進口量仍然面臨很大不確定性。雖然中國從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進口了一定數量的煉焦煤,但這些國家可供出口的煉焦煤資源有限,繼續增長空間不大。
綜上,多方面不確定因素可能會放大煉焦煤價格的波動。經歷了2021年的持續降庫,當前煉焦煤庫存整體處于偏低水平,供需稍不及預期或者超出預期,價格就可能有較大波動。同時,庫存偏低,累庫需要時間。中央穩經濟意愿強烈,需求可能不會太差,再加上動力煤年度長協5500大卡700元的基準價較2021年535元的基準價提高31%,煉焦煤價格重心也會明顯上移。
鏈接:印尼暫停煤炭出口對中國有影響嗎
編輯您好!
今年伊始,煤炭市場就傳出一個消息:產煤大國印度尼西亞(印尼)近日發布消息稱,將全面暫停煤炭出口,引導當地煤炭供應商優先供應國內市場。聽說印尼是中國煤炭進口第一大來源國,印尼煤炭出口限令對中國煤炭市場有影響嗎?
讀者 劉先生
劉先生,您好!
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在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連發兩條通知,暫停煤炭出口。業內人士分析,印尼這樣做的原因很明顯,就是該國國內煤炭供應緊張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出現了能源危機。這個時候印尼做出這樣的決定,倒也不令人意外。畢竟,哪個國家都是要優先保證本國需求。
公開信息顯示,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也是中國第一大煤炭進口來源國。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煤炭2.9億噸,其中,自印尼進口的煤炭占進口總量的61%,比例還是相當大的。不過,從當前中國產能與供需基本面來看,印尼煤炭出口禁令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前11個月,中國產煤36.7億噸,印尼煤炭供應僅占全國煤炭供應總量的4%左右。如果印尼在1月全面禁止出口,預計實際影響將在1月下旬到2月下旬體現。屆時正值中國春節假期,按慣例中國1~2月的煤炭供應都相對盈余。況且,中國當前煤炭社會庫存已經上升至2億噸的歷史絕對高位水平。所以,預計印尼的出口限令基本不會影響中國煤炭整體總量寬松的基本面環境。
我們估計,中國在減少印尼進口煤炭的同時,可能會增加其他國家的煤炭采購。畢竟,現在能源已經全球化了,買賣跟誰都是做,對吧!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