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據天眼查顯示,中國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含氫能新型能源技術研發;新能源技術推廣、銷售服務;機動車充電銷售;汽車租賃;共享汽車服務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中國石化(SH:600028)是中國最大的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從事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采、管道運輸、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煤化工、石油產品等業務。
傳統油企的轉型危機
作為一家傳統油企,中國石化正在求變,近幾年的賣咖啡、賣口罩、賣車等跨界行為頻繁“出圈”,現在的中國石化不僅擁有全國三萬多座的加油站,更是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便利店,中國便利店之王不是美宜佳,不是天福、也不是七十一,而是中石化的易捷便利店。根據CCFA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TOP100》,便利店門店數量前三品牌分別為易捷、美宜佳、昆侖好客,門店數量分別為27699家、20706家和20000家。

油品銷售的高利潤時代已經過去,中石化的轉型之路伴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整體業務的增長無力,易捷便利店的成功是象征著中石化非油業務向市場化、專業化邁進的重要一步,新零售業的成功跨界給中石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市場的變化從未停止,中石化的發展思路也一直在求變。2020年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能源的發展大勢所趨。交通部門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的15%,面臨著不小的碳減排壓力。“雙碳”目標的提出給我國的低碳減排踩下了加速鍵,一場交通領域的變革正在進行。
國家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是對傳統燃油汽車產能的控制。近幾年,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不斷出現,傳統車企也在嘗試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甚至是華為、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公式都參與到新能源造車大軍中來,各界的參與以及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快速。
據中國汽車協會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達到119萬輛,同比增長224%,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也大幅提升至11%,創歷史新高。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0到1%的突破,用了近10的時間;從1%快速提升到5%,用了3年多時間;而從6%飆升至近11%,僅用了半年。從滲透率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處于快車道,之前市場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20%,如果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20%滲透率目標或提前實現。

新能源的發展大勢所趨,留給傳統油企的時間還有多少
在新能源的大趨勢下,傳統油企如若不尋求轉型將無路可退。因為很快就會有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被新能源汽車所占據,這也就意味著成品油零售終端喪失了一部分市場機會,這給傳統石油企業造成非常大的壓力,探索新業務是所有傳統能源企業們的必修課。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超過20%之后則意味著行業步入高速發展階段,而離這一目標已經不遙遠,留給傳統油企的時間還有多久呢?
新能源車發展的趨勢已經非常穩定,但當前滲透率的不斷增長主要還是靠低端和高端市場,要打動中端市場的那一群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才會迎來顛覆式的進步。而這一拐點的到來,仍留有足夠的時間去給市場反應,燃油車被新能源汽車取代仍有很長的一段緩沖期,因此行業不必杞人憂天。
對于傳統油企來說,這一場變革危險和機遇并存。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加油站的數量達到106556座,其中中石化有3萬多座加油站,占比為32%。傳統油企的加油站本身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基礎網,擁有穩定的流量,依托于此布局新能源網點本身就具備非常大的優勢。此外,傳統油企在商業上仍大有可為,目前國內加油站的非油業務利潤占比不及10%,與國外加油站龍頭企業的非油業務利潤占比超40%相比,仍有非常的發展潛力。
中石化向新能源方向靠近,既是自救,也是順勢而為,轉危為機才能在這場變革中生存。正如其管理層所言:“潔凈是能源化工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是開拓石油石化光明前景的戰略方向”。
此前,中國石化還對外宣布了一項規劃,到2025年將布局5000座充換電站,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以及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這意味著5年后,這家中國最大的油品銷售企業所擁有的充換電站的數量,將占其加油站總規模的大約六分之一。
只要傳統油企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自身之變”應“行業之變”,在市場充足的反應時間之內積極探索新業務方向,就能真正實現轉危為機。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