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烴加工網報道,煉油公司官員和分析師表示,全球煉油廠正在增加原油加工量,以滿足亞洲、歐洲和美國需求的同步增長,但煉油廠維護和天然氣價格高企將限制第四季度的燃料供應。
這是因為,隨著各國逐漸擺脫疫情限制,柴油和汽油等地面運輸燃料的生產利潤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出現反彈。
歐洲和亞洲的煤炭短缺也支撐著全球油價。煤炭短缺迫使一些燃煤發電廠改用煤油、柴油或燃料油,并在冬季供暖需求高峰到來之前囤積上述燃料。
今年,全球原油和主要成品油價格上漲超過了60%,達到了多年來的高點。
能源咨詢公司FGE亞洲石油主管斯里?帕拉瓦卡拉蘇表示:“煉油利潤率終于找到了一些空間。”她預計,今年冬季全球的原油加工量將“大幅增加”。
她補充稱,由于煉油商試圖利用目前的高利潤率,原油加工量增加將“以印度為首,隨后是韓國,而日本也將增加”。
帕拉瓦卡拉蘇表示,亞洲第四季度的原油加工量預計將達到2950萬桶/天,而去年同期為2910萬桶/天,2019年10 - 12月為3030萬桶/天。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韓國一家大型煉油企業計劃第四季度的原油加工量較第三季度增長約5%。這位知情人士拒絕透露這家煉油企業的名字。
印度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該公司旗下的煉油廠正在滿負荷運轉。
煉油利潤率
新加坡綜合煉油利潤率(衡量亞洲最大石油消費地區煉油廠盈利能力的指標)10月份達到了2019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超過了每桶8美元。
去年,由于疫情侵蝕了需求,煉油利潤率已變為負值,并在5月份創下歷史新低。
Refinitiv Eikon的數據顯示,上周在歐洲西北部,煉油利潤率達到了9美元,為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煉油利潤率目前在14美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三倍。
在煉油利潤率飆升的背景下,主要市場的原油庫存都在穩步下降。
根據FGE的數據,截至10月14日,來自美國、歐洲西北部、富查伊拉、新加坡和日本的綜合石油產品庫存降至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國際能源署預計,第四季度全球原油加工量為7960萬桶/天,高于第三季度的7790萬桶/天,原油加工量增加主要來自美國和亞洲。
天然氣價格
不過,高管們表示,與煉油廠維護一樣,天然氣價格高企預計也將減緩原油加工量的增長。
在歐洲,創紀錄的天然氣價格正迫使煉油商調整運營,以限制它們接觸成本高昂的原料,比如氫氣。氫氣需要天然氣作為原料,煉油商用氫氣從石油產品中去除硫。
北美著名煉油商瓦萊羅能源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 “我們和其他天然氣和電力消費者一樣,也受到當前能源價格高企的影響。”
發言人說:“為了確保我們能夠繼續供應我們的客戶,我們已經調整了我們的運營,以最大限度地特氣網減少我們的天然氣消耗,同時保持我們供應產品的能力。”
Energy Aspects在一份報告中稱,由于煉油企業開始秋季維護,美國10月份原油加工量預計將連續第二個月下降至1500萬桶/天。
“不過,由于煉油廠利潤率比去年同期上升近9美元,且成品油庫存處于正常區間的低端,10月份煉油廠產能可能意外上升,” Energy Aspects在報告補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