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
隨著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市場上已經形成了寶鋼、首鋼、鞍鋼等年銷售額超500億的超大型的企業,由于規模、技術、管理、資金和理念上的優勢使鋼鐵其成為節能減排的典范。
2008年,匯總鋼鐵行業4913家企業排放污水情況,廢水排放總量約16.1億噸,占全部工業污水排放量的約7.4%,達標排放量為15.3億噸,達標排放率為95.07%,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企業3705個,廢水排放量14.41億噸,占鋼鐵行業廢水排放量的比重為89.5%;鋼鐵行業COD排放總量為13.27萬噸,占全國工業廢水中COD排放總量的3.27%,去除量為33.7萬噸,去除率為71.75%,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企業COD排放量為12.2萬噸,占鋼鐵行業COD排放量的比重為91.96%;氨氮排放量為1.09萬噸,占全國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總量的4.08%,去除量為2.86萬噸,去除率為72.34%;行業內污水處理設施5528套,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的比為7.02%;設施運行能力為9801萬噸/日,占全國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總能力的比為42.8%,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鋼鐵行業水處理設施的設計規模相對較大;設施運行費用為80.78億元,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的17.84%。
項目情況:
南昌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焦化廢水處理改造工程
南昌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焦化廠現有JN43-80型焦爐63孔,年產焦炭45噸,年產焦爐煤氣1.85億立方米,原有的廢水處理系統采用活性污泥法。該法是80年代焦化行業普遍采用的廢水處理方法,工藝主要包括二級除油、單一好氧曝氣反應器等。活性污泥法對廢水中酚類的去除作用較好(故該法又稱生物脫酚),但對有機污染物中大分子雜環和多環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氨氮去除效果差,不能實現焦化廢水的全面穩定達標排放。隨著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政策的加強,對該焦化廢水處理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十分必要。2003年初,南鋼公司成立了公司級的焦化廢水治理科技攻關小組,并將該課題列入了公司2003年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在對國內外焦化廢水治理技術和高效微生物技術探討研究。以及對國內焦化企業AO工藝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最終確定采用HSB+A/O生化處理技術對現有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工程于2004年3月開工,2004年10月完工并投入運行,總投資658萬元。
武鋼集團(武漢)廢水處理利用工程
本項目由法國德利滿公司和武漢都市環保公司聯合承建,2008年1月投入使用。項目占地近六萬平方米,設計日處理能力19.2萬噸,工程靜態投資1.7億多元人民幣,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屬國內鋼鐵行業處理能力最大的廢水處理回用工程,其處理工藝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其后續將投資2億多元人民幣,新建日處理能力達24萬噸的工業港排口廢水處理利用工程,預計2009年底建成投產。
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煉鋼轉爐煙氣除塵污水處理工程
此項目的技術依托單位是大連綠諾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根據轉爐煤氣洗滌水的特點及顆粒粒徑分布特性采用先進可靠的二級沉降方式:一級選用2臺粗顆粒分離機,將洗滌水中粒徑大于60µm的懸浮物除掉;粗顆粒分離機分離水自流入配水系統,泥渣送去燒結;二級選用8臺斜管沉淀罐,主要將洗滌水中粒徑大于10µm的懸浮物除掉,清水送到泵房重新利用,污泥經濃縮機送至脫水車間。采用斜管沉淀罐專利技術、短工藝流程實用新型專利。
該項目處理生產污水1200m3/h,進口污水懸浮物SS≤6000~10000mg/L之間,pH值在7~12,回水溫度一般在50~60℃。整個項目占地面積僅700m2左右。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冶金軋鋼廢水回用工程
此項目的依托單位是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藍星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深度工段(二期)經改造后(在初步設計中為“預處理工段”)主要作用是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濁度、色度、油、鐵及其他重金屬離子等雜質;軟化工段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凈化水中的有機物和溶于水中的無機鹽。經預處理工段生產后的凈化水,1100t/h直接送到四泵站勾兌水池,1900t/h送到新建軟水站進行脫鹽處理;軟化工段生產的1050t/h一級脫鹽水送四泵站勾兌水池與凈化水勾兌后,作為凈環水送到用水點,300t/h二級脫鹽水作為中溫中壓鍋爐的補水。
制藥
據了解,制藥廢水是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制藥工業廢水常用的處理方法大多為物化法、化學法、生化法、其他組合工藝等。而傳統的處理方法為化學方法,由于化學藥品昂貴,處理費用較高,企業難以承受,況且化學方法又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較為理想的處理方法是物理、化學和生物相結合的方法。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是厭氧-好氧組合技術處理制藥廢水。
制藥企業對環保工藝改造意識日漸高漲,我國有關研究部門提出了許多適宜處理制藥廢水的工藝技術。業界專家預計,制藥工業將為達標投入數百億元的環保資金。據環保部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制藥工業總產值占全國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總量則占到了6%,制藥行業更被國家環保部門確定為環境重點治理行業之一。
造紙
造紙業是傳統的用水大戶,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內,我國紙業市場供需基本穩定發展。根據相關統計分析,連續8年高達18%的增長率,中國目前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造紙量最大的國家。
根據統計局環境統計數據,2008年我國5759個規模以上造紙及紙制品類企業污水排放量為40.77億立方米,占全國工業總排水量的18.75%;污水達標排放量約為37.5億噸,達標排放率為92%;COD排放量128.78萬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31.8%,去除量為421.38萬噸,去除率76.58%;氨氮排放量為2.4萬噸,占氨氮排放總量的近9%,去除量約為2.5萬噸,去除率僅51%;行業污水處理設施5417套(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總數的比例為6.88%),污水處理能力為2278萬噸/日,運行費用為46.16億元(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總費用的比例為10.2%)。
雖然,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造紙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總體來講,我國造紙企業仍是國家的污染“大戶”,治理環境污染依然任重道遠。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相對還較欠缺。
部分造紙廢水處理項目介紹
湖南臨湘市國興造紙廠廢水處理項目
臨湘市國興造紙廠是一家小型紙廠,其排放的污水色度高、堿度高,主要是在生產紙漿的過程中需添加NaOH,洗滌液PH值高達11以上,洗漿廢水含大量纖維,造紙廢水亦SS值較高,直接排放對環境將造成很大的污染。工程污水處理量為2000立方米/天。
吉林省延邊晨鳴紙業有限公司廢水處理項目
隨著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市場上已經形成了寶鋼、首鋼、鞍鋼等年銷售額超500億的超大型的企業,由于規模、技術、管理、資金和理念上的優勢使鋼鐵其成為節能減排的典范。
2008年,匯總鋼鐵行業4913家企業排放污水情況,廢水排放總量約16.1億噸,占全部工業污水排放量的約7.4%,達標排放量為15.3億噸,達標排放率為95.07%,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企業3705個,廢水排放量14.41億噸,占鋼鐵行業廢水排放量的比重為89.5%;鋼鐵行業COD排放總量為13.27萬噸,占全國工業廢水中COD排放總量的3.27%,去除量為33.7萬噸,去除率為71.75%,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企業COD排放量為12.2萬噸,占鋼鐵行業COD排放量的比重為91.96%;氨氮排放量為1.09萬噸,占全國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總量的4.08%,去除量為2.86萬噸,去除率為72.34%;行業內污水處理設施5528套,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的比為7.02%;設施運行能力為9801萬噸/日,占全國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總能力的比為42.8%,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鋼鐵行業水處理設施的設計規模相對較大;設施運行費用為80.78億元,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的17.84%。
項目情況:
南昌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焦化廢水處理改造工程
南昌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焦化廠現有JN43-80型焦爐63孔,年產焦炭45噸,年產焦爐煤氣1.85億立方米,原有的廢水處理系統采用活性污泥法。該法是80年代焦化行業普遍采用的廢水處理方法,工藝主要包括二級除油、單一好氧曝氣反應器等。活性污泥法對廢水中酚類的去除作用較好(故該法又稱生物脫酚),但對有機污染物中大分子雜環和多環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氨氮去除效果差,不能實現焦化廢水的全面穩定達標排放。隨著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政策的加強,對該焦化廢水處理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十分必要。2003年初,南鋼公司成立了公司級的焦化廢水治理科技攻關小組,并將該課題列入了公司2003年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在對國內外焦化廢水治理技術和高效微生物技術探討研究。以及對國內焦化企業AO工藝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最終確定采用HSB+A/O生化處理技術對現有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工程于2004年3月開工,2004年10月完工并投入運行,總投資658萬元。
武鋼集團(武漢)廢水處理利用工程
本項目由法國德利滿公司和武漢都市環保公司聯合承建,2008年1月投入使用。項目占地近六萬平方米,設計日處理能力19.2萬噸,工程靜態投資1.7億多元人民幣,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屬國內鋼鐵行業處理能力最大的廢水處理回用工程,其處理工藝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其后續將投資2億多元人民幣,新建日處理能力達24萬噸的工業港排口廢水處理利用工程,預計2009年底建成投產。
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煉鋼轉爐煙氣除塵污水處理工程
此項目的技術依托單位是大連綠諾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根據轉爐煤氣洗滌水的特點及顆粒粒徑分布特性采用先進可靠的二級沉降方式:一級選用2臺粗顆粒分離機,將洗滌水中粒徑大于60µm的懸浮物除掉;粗顆粒分離機分離水自流入配水系統,泥渣送去燒結;二級選用8臺斜管沉淀罐,主要將洗滌水中粒徑大于10µm的懸浮物除掉,清水送到泵房重新利用,污泥經濃縮機送至脫水車間。采用斜管沉淀罐專利技術、短工藝流程實用新型專利。
該項目處理生產污水1200m3/h,進口污水懸浮物SS≤6000~10000mg/L之間,pH值在7~12,回水溫度一般在50~60℃。整個項目占地面積僅700m2左右。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冶金軋鋼廢水回用工程
此項目的依托單位是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藍星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深度工段(二期)經改造后(在初步設計中為“預處理工段”)主要作用是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濁度、色度、油、鐵及其他重金屬離子等雜質;軟化工段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凈化水中的有機物和溶于水中的無機鹽。經預處理工段生產后的凈化水,1100t/h直接送到四泵站勾兌水池,1900t/h送到新建軟水站進行脫鹽處理;軟化工段生產的1050t/h一級脫鹽水送四泵站勾兌水池與凈化水勾兌后,作為凈環水送到用水點,300t/h二級脫鹽水作為中溫中壓鍋爐的補水。
制藥
據了解,制藥廢水是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制藥工業廢水常用的處理方法大多為物化法、化學法、生化法、其他組合工藝等。而傳統的處理方法為化學方法,由于化學藥品昂貴,處理費用較高,企業難以承受,況且化學方法又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較為理想的處理方法是物理、化學和生物相結合的方法。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是厭氧-好氧組合技術處理制藥廢水。
制藥企業對環保工藝改造意識日漸高漲,我國有關研究部門提出了許多適宜處理制藥廢水的工藝技術。業界專家預計,制藥工業將為達標投入數百億元的環保資金。據環保部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制藥工業總產值占全國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總量則占到了6%,制藥行業更被國家環保部門確定為環境重點治理行業之一。
造紙
造紙業是傳統的用水大戶,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內,我國紙業市場供需基本穩定發展。根據相關統計分析,連續8年高達18%的增長率,中國目前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造紙量最大的國家。
根據統計局環境統計數據,2008年我國5759個規模以上造紙及紙制品類企業污水排放量為40.77億立方米,占全國工業總排水量的18.75%;污水達標排放量約為37.5億噸,達標排放率為92%;COD排放量128.78萬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31.8%,去除量為421.38萬噸,去除率76.58%;氨氮排放量為2.4萬噸,占氨氮排放總量的近9%,去除量約為2.5萬噸,去除率僅51%;行業污水處理設施5417套(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總數的比例為6.88%),污水處理能力為2278萬噸/日,運行費用為46.16億元(占全國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總費用的比例為10.2%)。
雖然,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造紙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總體來講,我國造紙企業仍是國家的污染“大戶”,治理環境污染依然任重道遠。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相對還較欠缺。
部分造紙廢水處理項目介紹
湖南臨湘市國興造紙廠廢水處理項目
臨湘市國興造紙廠是一家小型紙廠,其排放的污水色度高、堿度高,主要是在生產紙漿的過程中需添加NaOH,洗滌液PH值高達11以上,洗漿廢水含大量纖維,造紙廢水亦SS值較高,直接排放對環境將造成很大的污染。工程污水處理量為2000立方米/天。
吉林省延邊晨鳴紙業有限公司廢水處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