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的提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凸顯了在當前復雜外部形勢下提振內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居民消費正在優化升級,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同時中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階段,有效投資需求潛力很大,這二者結合就是巨大的內需潛力。只要把這個潛力發揮出來,就能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持久而強勁的動力。”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這既考慮了當前應對疫情沖擊的需要,考慮了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考慮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多措并舉促消費
“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推動一系列宏觀政策和改革舉措以強信心、增投資、擴內需。”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潘越表示。
為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為企業紓困。比如,2020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延長到2020年年底。
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的同時,把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作為有力抓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
不斷“加碼”的稅費優惠政策、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亞瑪芬董事會主席丁世忠感到非常暖心。
“雖然疫情對傳統消費行業造成較大沖擊,但也促使我們思考加速企業做好組織、商業模式的‘重構變革’。同樣,在稅務部門身上,我也看到了‘因勢而為’創新服務的舉措,‘非接觸式’辦稅服務、‘云課堂’、功能日益完善的電子稅務局等,讓納稅人有了更多足不出戶辦稅的便利。”丁世忠說,希望稅務部門能利用稅收大數據分析優勢,配合政府部門招大引強選優,引導上下游企業集聚,建立產業鏈群,完善配套措施,放水養魚,讓市場更有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圍繞擴大內需,企業要重點從兩個方面突破。一方面,創新供給激活需求。大力發展場景零售新業態,不斷豐富升級各類服務產品,基于數字技術深度挖掘消費新需求等。另一方面,降本增效放大需求。企業要充分嫁接各類新技術、新應用,推動數字服務、金融服務與產業鏈、供應鏈深度統合,以提升經營效率、開展特色營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價格。
探索消費新模式
疫情以來,直播電商等新消費模式蓬勃發展,網紅直播、拼購團購、社群電商等新業態有序發展,電商助農、消費扶貧等新模式加快發展。
“疫情期間,從市場端來看,疫情阻斷了傳統交易和服務,大大加快了數字化的進程,推動了信息產業的發展。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但是實物商品的網絡零售額逆勢增長5.9%。”全國人大代表、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莉表示,疫情過去,核心模式將延續,“線上+線下”的新零售與服務有望改造消費端,以物聯網、智能制造變革供給端,促進“三新”經濟的加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提出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不僅提出要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而且充分肯定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互聯網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說。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游控股集團總經理黃細花表示,各地積極推出“云旅游”“云景區”“云展館”“云娛樂”,廣泛推行電子旅游消費券、電子消費券等,為旅游業發展賦予新動能。
“新基建”推動消費升級
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新基建”領域投資方興未艾,成為經濟增長和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
“‘兩新一重’建設實際上體現了一種以民生為導向的、支撐內需擴大的重大方略舉措。”黃守宏表示,“新基建”是促進特氣網高質量發展、滿足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據悉,“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傳統的“鐵公基”、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新基建”既是先進的智能科技,又是賦能智慧經濟的基礎設施。一頭連著巨大的投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企業市場。
“發展‘新基建’是應對疫情沖擊、穩住經濟基本盤的有效舉措,也是壯大新興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002230)董事長劉慶峰表示,“新基建”對于當前拉動GDP穩定增長、解決就業問題有重要的提振和牽引作用,同時會帶來核心產業和技術升級的機會,并推動新消費的形成,對未來的消費升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