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轉型中的國家,我國還有獨特的政策或者說是制度工具,即不斷加快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步伐,努力改善民營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改善居民消費環境和消費條件,主動加快金融開放的一系列措施,加快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落地實施,自貿區擴圍等。 ]
宏觀調控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
此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也指出,要求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
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下稱“規劃計劃”)的編制執行,為新中國70年取得輝煌成就提供了堅實保障。
從1954年憲法誕生到現行憲法,都對規劃計劃制度作出明確規定。這一系列規劃計劃,將國家總體戰略部署劃分為若干個不斷遞進的發展階段,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引領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向、目標和路徑,優化了公共資源配置方向,引導了市場主體行為,成為國家戰略落實落地的重要載體。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林念修表示,縱觀全球,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連續60多年編制并執行規劃計劃,這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規劃計劃的編制執行提出了新要求。《決定》提出,“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完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
林念修強調,在更高水平上推進規劃計劃編制執行,要著力提升規劃計劃實施的約束力和引導力,著力提高規劃計劃編制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
要實現這樣的提升,就需要進一步強化法治保障。林念修表示,國家發改委將積極完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編制執行制度,加快推動出臺發展規劃法,以法律形式進一步明確發展規劃編制、批準、實施等工作機制。強化規劃計劃統籌銜接,加強實施評估,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推動規劃計劃落地見效,切實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
健全宏觀調控制度體系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曾公開表示,我們有充滿活力的微觀基礎、充足的宏觀政策工具,能夠確保經濟發展基本面的良好態勢。
在今年6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曾表示,中國宏觀政策空間充足,政策工具箱豐富,有能力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宏觀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除此之外,作為轉型中的國家,我國還有獨特的政策或者說是制度工具,即不斷加快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步伐,努力改善民營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改善居民消費環境和消費條件,主動加快金融開放的一系列措施,加快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落地實施,自貿區擴圍等。
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明年內外部不確定性仍存的情況下,保持經濟增長穩定顯得尤為重要。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到的“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也與此相一致,意味著明年逆周期宏觀政策在確保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前瞻性和靈活性在具體操作層面會得到更多體現,以此來保證經濟增長平穩發展。
多政策協同發力
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是確保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來,我國推動實施減稅降費、放管服改革、改善營商環境等措施,為企業減負;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創新創業,著力解決企業融資困難,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注冊增速明顯;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帶動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
穩就業是“六穩”之首。把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既考慮充分就業是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核心考量指標,也強調實現勞動者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仍然在5.5%左右的目標范圍內。
12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多措并舉做好穩就業工作,要求大力支持靈活就業。此次會議共推出四方面舉措,其中包括出臺更多支持新增就業崗位的措施,將現有援企穩崗政策延續實施1年,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完善就業托底保障。
消費政策方面,今年以來,圍繞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已經在多領域齊發。比如,1月28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6月3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
業內分析,我國消費市場總體規模逐年擴大,消費結構將持續優化。在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減稅降費政策落地、促消費政策逐步顯效等多因素帶動下,居民消費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品、制造業和服務業等行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注重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注重疏通傳導機制,推動實際利率適當下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出臺大規模減稅降費等相關政策的配套細則,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為經濟平穩運行創造有利條件。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