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到“十二五”末,培育創新型企業100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攻克重大關鍵技術100項,轉化重大自主創新成果100項,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5%
從近日召開的邯鄲市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十二五”期間,該市科技創新工作將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兩個重點,重點實施八大科技工程,力爭到“十二五”末,培育創新型企業100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攻克重大關鍵技術100項,轉化重大自主創新成果100項,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5%。
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工程。深入開展企業技術對標行動,針對薄弱環節和發展短板,推進科技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產品附加值,力爭到“十二五”末,傳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1.5%以上,新產品產值年均增速比全部產值增速高5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攻關培育工程。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實施關鍵零部件、智能裝備、特種纖維、太陽能電池、天然提取物和國防民用產品等七項重大科技專項攻關。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實現特種氣體、黑光夜視攝像儀、有機光導鼓、激光打印機等產品規模化生產。推進北京郵電大學邯鄲科技園建設,打造北方重要的物聯網軟硬件研發制造基地。做強國家級新材料基地,全市新材料產業年產值達到600億元以上。
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創建一批創新型示范企業,抓好邯鄲鋼鐵、河北硅谷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以及新興能源、漢光重工、晨光生物等7家省級創新型企業的示范試點工作。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標準建設邯鄲市科技中心,打造以市科技中心和開發區創業服務中心為主體的科技企業孵化基地。
產業集群創新工程。實施產業集群創新計劃,開展新材料、裝備制造、煤化工、紡織服裝等重點產業集群創新。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優勢企業為核心,聯合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建成高端制管、天然提取物、氫能、道地中藥材等12家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爭列國家級、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家。引導以契約形式實現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戰略層面產學研的合理分工。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實施糧食豐產科技計劃,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推進“噸糧市”建設,規劃建設50個萬畝高產示范方,建設10個超高產糧食示范基地,打造200萬畝糧食豐產科技示范區。建設特色農業科技園區,打造一批設施農業和精準農業示范園區、高標準畜禽示范場、綠色林果等山區農業特色基地,到“十二五”末,建立10個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集成示范100項高效生態農業技術,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65%左右。
現代服務業促進工程。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共性服務技術支撐平臺建設、電子商務與物流技術應用開發,建設數字媒體技術、虛擬現實系統和動漫游戲開發平臺,支持建設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強化關鍵技術示范推廣,鼓勵邯運集團、鼎峰物流等企業采用集裝單元、貨物跟蹤、數據交換等物流新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施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示范,搭建大型制造業企業與物流企業的數據交換平臺。
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中船重工等50家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的緊密合作,開展裝備制造、煤化工、食品加工等產業專家技術專題對接。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合作,建設10家院士科研工作站。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推進館陶化工園區與北京化工大學、冀南新區與國家機械研究總院、食品加工業與北京食品研究院等合作,建設關鍵零部件、白色家電、農業機械等十大技術研究院和中國農大曲周試驗站等10家產學研創新基地。建立市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每年選取100項以上制約全市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難題開展聯合攻關,遴選引進100項科技成果進行轉化,促進重大技術成果規模化和產業化。
知識產權戰略工程。實施知識產權培育計劃,提升企業在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中的主體地位。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健全知識產權檢索、咨詢、評估、交易等功能,促進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交易,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的應用。到2015年,全市專利技術和產品產值累計達200億元,創建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基地。
從近日召開的邯鄲市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十二五”期間,該市科技創新工作將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兩個重點,重點實施八大科技工程,力爭到“十二五”末,培育創新型企業100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攻克重大關鍵技術100項,轉化重大自主創新成果100項,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5%。
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工程。深入開展企業技術對標行動,針對薄弱環節和發展短板,推進科技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產品附加值,力爭到“十二五”末,傳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1.5%以上,新產品產值年均增速比全部產值增速高5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攻關培育工程。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實施關鍵零部件、智能裝備、特種纖維、太陽能電池、天然提取物和國防民用產品等七項重大科技專項攻關。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實現特種氣體、黑光夜視攝像儀、有機光導鼓、激光打印機等產品規模化生產。推進北京郵電大學邯鄲科技園建設,打造北方重要的物聯網軟硬件研發制造基地。做強國家級新材料基地,全市新材料產業年產值達到600億元以上。
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創建一批創新型示范企業,抓好邯鄲鋼鐵、河北硅谷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以及新興能源、漢光重工、晨光生物等7家省級創新型企業的示范試點工作。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標準建設邯鄲市科技中心,打造以市科技中心和開發區創業服務中心為主體的科技企業孵化基地。
產業集群創新工程。實施產業集群創新計劃,開展新材料、裝備制造、煤化工、紡織服裝等重點產業集群創新。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優勢企業為核心,聯合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建成高端制管、天然提取物、氫能、道地中藥材等12家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爭列國家級、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家。引導以契約形式實現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戰略層面產學研的合理分工。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實施糧食豐產科技計劃,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推進“噸糧市”建設,規劃建設50個萬畝高產示范方,建設10個超高產糧食示范基地,打造200萬畝糧食豐產科技示范區。建設特色農業科技園區,打造一批設施農業和精準農業示范園區、高標準畜禽示范場、綠色林果等山區農業特色基地,到“十二五”末,建立10個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集成示范100項高效生態農業技術,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65%左右。
現代服務業促進工程。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共性服務技術支撐平臺建設、電子商務與物流技術應用開發,建設數字媒體技術、虛擬現實系統和動漫游戲開發平臺,支持建設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強化關鍵技術示范推廣,鼓勵邯運集團、鼎峰物流等企業采用集裝單元、貨物跟蹤、數據交換等物流新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施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示范,搭建大型制造業企業與物流企業的數據交換平臺。
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中船重工等50家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的緊密合作,開展裝備制造、煤化工、食品加工等產業專家技術專題對接。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合作,建設10家院士科研工作站。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推進館陶化工園區與北京化工大學、冀南新區與國家機械研究總院、食品加工業與北京食品研究院等合作,建設關鍵零部件、白色家電、農業機械等十大技術研究院和中國農大曲周試驗站等10家產學研創新基地。建立市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每年選取100項以上制約全市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難題開展聯合攻關,遴選引進100項科技成果進行轉化,促進重大技術成果規模化和產業化。
知識產權戰略工程。實施知識產權培育計劃,提升企業在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中的主體地位。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健全知識產權檢索、咨詢、評估、交易等功能,促進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交易,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的應用。到2015年,全市專利技術和產品產值累計達200億元,創建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