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主要經濟體增長步伐同步放緩,英國硬脫歐風險接近臨界點,愈來愈多的央行通過降息來應對經濟放緩的挑戰。外部需求放緩疊加國內需求疲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預計三季度國內GDP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6.0%。展望四季度,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多變,但隨著中美貿易談判的再度重啟以及“六穩”政策的落地和顯效,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積極因素將增多,預計四季度將有所企穩,全年GDP增長6.2%左右。為應對更加復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宏觀調控政策將重點關注以下方面:一是財政政策加力增效,助力基建托底經濟;二是貨幣政策繼續適時適度適向逆周期調節,加強對制造業等領域的支持;三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四是堅持因城施策,房地產調控以穩為主;五是建立健全逆周期監管機制,發揮好監管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維穩作用。
隨著逆周期調控政策的持續發力,我國經濟企穩的因素將有所增多。
一是穩消費政策頻出,助力消費平穩增長。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等多個穩消費政策,這有利于破除消費障礙,提高居民消費意愿。
二是逆周期貨幣調控政策的顯效,貨幣擴張動能增強。8月份,M2、信貸等金融數據相比7月份已出現改善的跡象。
三是中美貿易摩擦出現暫時緩和的跡象,人民幣匯率企穩因素增多。9月5日,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再次通話,除了宣布將在10月初舉行新的高級別磋商,中美貿易摩擦將再次進入緩和期,這有利于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
從需求側看,基建拉動投資趨穩,消費大概率弱企穩,進出口進一步承壓
第一,基建拉動投資趨穩。四季度,投資將呈現“一升兩降”態勢。地方政府專項債將在9月底發放完成,10月底撥付到項目,隨著專項債逐步形成實物工作量,以及2020年額度的提前使用,基建投資未來有望實現穩中有升,對投資增速產生拉動效應。制造業投資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方面,當前需求回暖緩慢,8月份制造業PMI指數中的新訂單指數為49.7%,仍處于較低水平;另一方面,制造業經營效益下滑制約投資增長。受房地產調控政策趨緊、房企融資收緊影響,四季度土地市場和樓市降溫預計將延續,房地產投資增速或將進一步回落。
第二,消費大概率弱企穩。三季度出臺的多項穩消費措施未來有望提振居民消費,有利于四季度信息智能消費、農村消費、綠色消費等增速企穩。汽車消費前移產生的透支效應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一步減輕,預計未來汽車消費將維持低位平穩,而汽車刺激新政落地將是關鍵。考慮到房地產政策在短期內將延續收緊趨勢,房地產相關消費將受到地產銷售下行壓力抑制。綜合以上因素,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將穩定在相對低位。
第三,高基數與外部不確定性影響下外貿增長壓力加大。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貿易摩擦實質影響進一步顯現的情況下,結合去年出口高基數因素,預計四季度出口將進一步承壓。在內需趨穩情況下,進口或將繼續小幅改善,貿易順差則小幅擴大。
從供給側看,工業生產承壓明顯,服務業有望企穩
第一,內外需求弱勢延續,工業生產仍將承壓。未來內需疲弱趨勢難以在短期內改善,全球經濟減速疊加貿易摩擦負面影響,外需萎縮趨勢將延續,需求疲弱將使工業生產繼續承壓。但同時,在信息化智能化浪潮下,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高技術制造業有望成為工業增長新動力。從近期高頻數據來看,9月初6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徘徊在70萬噸/日左右,但月中開始下降,9月20日降至64.8萬噸/日。9月12日高爐開工率為68.1%,與8月底基本持平。因此9月工業增加值增速或將繼續小幅回落。第二,服務業增速有望繼續企穩。四季度除去汽車消費后的消費增速有望保持穩定或是實現小幅回升,帶動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增長企穩。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以及信息消費快速發展,信息傳輸、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成為拉動服務業增速的引擎。在鼓勵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金融業受益于信貸擴張、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加大、金融開放提速的情況下,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將繼續保持回升趨勢。
CPI漲幅擴大但整體可控,PPI將持續負增長
一方面,在食品價格拉動下CPI將維持較大漲幅。由于前期豬肉產能大幅收縮,生豬養殖產業鏈的恢復尚待時日,豬肉價格仍面臨較大上漲壓力;在季節性因素影響下,鮮菜價格或將有所走高。預計四季度CPI可能有個別月份突破3%。但政府通過投放豬肉儲備、增加肉類進口、給予運輸補貼等政策將一定程度平抑豬肉價格陡峭上漲,全年通脹壓力整體可控。另一方面,考慮到全球增長動力不足、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需求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善,且大宗商品價格維持弱勢,PPI仍有下行壓力。預計四季度PPI將持續處于負增長區間。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