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8日早間公告稱,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有3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資金零投放零回籠。
東吳證券李勇表示,央行16日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17日縮量不調價續作到期MLF,顯示貨幣政策依舊延續穩健中性基調,不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其核心仍在維持“六穩”基調,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情況下,9月流動性不會收緊。
受資金凈回籠影響,17日資金面由寬松轉為均衡偏緊,具體來看:早盤隔夜資金利率加權融出,7D資金銀行類機構加權押利率融出,非銀機構押信用在2.70%-2.75%左右的價格融出,9點后融出機構逐步減少,資金面呈現均衡偏緊態勢至中午收盤。午后,隔夜、7D資金維持較為緊張的態勢,隔夜資金融出寥寥,資金面均衡偏緊至收盤。
在資金面的帶動下,17日上海銀行(601229)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漲跌不一。隔夜Shibor上漲22.90BP報2.5650%,7天Shibor下降0.40BP至2.6380%,3個月Shibor下降0.20BP至2.7080%。
此前市場對MLF是否操作以及操作利率均存在較大爭議,本次央行采取縮量但不調整價格的中間方式略超出市場預期。而市場上也隨之出現了不同的解讀聲音。
如鄧海清表示,受通脹上行、無風險利率下降、匯率制約以及對房地產持續調控等多因素共同影響,當前我國降息窗口并未完全打開。而本次MLF利率不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7月以來的降息預期將徹底落空。
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17日的MLF操作可能并不意味著降息預期落空。如中信證券明明認為,由于MLF到LPR的傳導機制仍有待理順,當前MLF降息的時機并不成熟。同時MLF也并非降息的唯一手段,如果美聯儲降息,央行仍然有可能通過調降OMO利率的方式跟隨。因此,周四(19日)和周五(20日)的公開市場操作可能成為降息的重要時間窗口,不能排除下調OMO利率的可能。
具體來看,明后兩日確實為貨幣政策的重要觀察時點,19日,海外央行政策決議將密集落地。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及政策聲明。同日,印尼央行、巴西央行以及瑞士央行等也將公布利率決定。
據CME“美聯儲觀察”和“英國央行觀察”數據,美聯儲9月降息25BP的概率為48.5%,維持當前利率的概率為51.5%;而英國央行9月維持利率在0.75%不變的概率為100%。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整體寬松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可能會提前采取行動,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將更加靈活。
而20日則將迎來LPR改革后的第二次報價,業內人士指出,央行此前曾表示降準會降低銀行資金成本150億元,雖然本次MLF利率并未下行,但在低成本的帶動下,LPR仍將大概率下行。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