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實驗室寬約5米的大屏幕上,施工現場的每一處管道、設備都清晰可見,隨意點擊一處管件,便可看到它的出廠、檢驗信息和物流配送信息乃至現場安裝進度;再隨意點擊一道焊口,焊口的焊接方式、日期以及焊縫檢驗等信息便一目了然……在川央企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正大力建設數字化平臺,打造油氣產業鏈數據生態。
“不管是設計、施工,還是物資采購、生產運行單位,只要獲得相關授權,都可以隨時進入這個數據平臺獲取想要的信息。”該公司副總經理陳彰兵透露,“這與目前只做應用端的數字化不同,它帶來的將是整個產業鏈的變革。”
打造整個產業鏈數字化生態
據陳彰兵介紹,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設計驅動”概念,試圖從上游設計端入手帶動整個產業鏈,實現工程建設的變革。“從設計到備料、施工再到投運,設計在油氣地面工程建造產業鏈中始終發揮著龍頭的關鍵作用,在推動油氣行業實現數字化時代的變革上,我們自然也有著不可推卸的使命與責任。”
據悉,四川長寧216數字化氣田項目便是該公司“設計驅動”數字化理念的首次實踐應用,也是中國石油數字化樣板示范工程之一。
在該數字化平臺上,具體小到一個閥門,都是帶有信息屬性的,它可以延伸到采購、物流、倉儲、施工、監理以及后期生產運行等各個環節,整條產業鏈的各方企業都可共用同一個平臺,也均只有一個數據源頭,以保證數據和信息傳遞的效率及準確度,從而有助于打造一種更為高效、節約的工程建設模式和生產運營模式。
“比如,此前整個施工過程中需要花很多時間清料,才能決定接下來做什么,而運用數字化平臺后,根據平臺上的物流、倉儲信息,施工單位可以提前知道未來一周、一個月的物料到貨情況,可以預判和決策人、機、料的科學配置,從而大規模節約施工成本,使工程建造項目更優質、更高效、更省錢。”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王鴻捷說。
王鴻捷表示,由于該數字化公用平臺的搭建,建立在整個數據生態的研究基礎上,所以構建起的也將是能夠對整個產業作長遠支撐的大數據庫;與此同時,還將建立一套完整統一的數據采集、交付、存儲、管理以及取用標準,最終推動油氣行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變革。
應用平臺測試成果已達上百個
“目前,雖然一些國外大型設計平臺也有實現了整個產業鏈數字化的,但國內相關企業如果要使用的話,只能各自去采購國外軟件,這樣下來,整個產業鏈在數字化方面的成本會非常高,并且還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風險,更重要的是我們還無法掌握油氣行業建設最核心的數據模型和軟件。因此,我們想要做一套自己的東西,從全產業鏈數據平臺搭建入手,強化自主技術。”王鴻捷說。
據了解,自2013年起,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就組建了配管室、信息部、數字化工程與智能油氣田研究團隊,分別開展全專業三維協同設計、工程設計數字化移交、智能油氣田建設理論研究、地面建設全產業鏈協同建設理論與技術研究。截至目前,組織了各種的應用平臺測試,成果已達上百個,深受業內認可。
隨著數字化發展創新理念的不斷成熟與平臺搭建工作的不斷推進,這也吸引了來自諸多國際大型企業的目光,爭相拋出橄欖枝,積極尋求與該公司在云計算、數字化設計、數字化交付、智能應用等領域開展合作。
據悉,贏得了埃森哲、斯倫貝謝等世界頂級咨詢公司聯手合作的長寧216數字化氣田項目,預計將于今年底試運行。作為中石油數字化示范工程,該項目的成功運行,將對我國油氣行業工程建造領域有著深遠而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