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空分制造企業20000m3/h(02)級以下的空分設備的技術與流程已經成熟,應有充分的能力與國外公司競爭。首先,國內空分制造企業有較低的綜合經營成本,使得國產空分設備在初期投入成本上有較強的競爭力。
從材料成本上看,普通碳鋼國際市場的價格略高于國內市場;鋁合金材料,國際市場常用的ABME-5083(德國A1Mg4.5Mn系列)與國內相仿;不銹鋼材料,國際市場價格比國內市場便宜。綜合起來計算:國際市場的這些材料成本與國內市場相仿,加之進口關稅及運費,原材料綜合成本高出國內成本;而配套設備如控制元件、過濾器、壓縮機、泵、閥門、儀表系統、DCS等,國外市場價格比國內高得多。在人工成本方面,國內遠遠低于國外,由此看來,國外產品僅人工成本就比國內高出一大部分,其產品的最終報價也超出國內很多,因此國內產品在價格上有很大的競爭優勢。雖然國外的產品在綜合質量水平上比我們的高,但是,以性能價格比考慮,國產設備有明顯的優勢。近年來,外國公司在大型空分設備上逐步降低價格,充分說明內資企業能力的增強給他們造成了壓力。
4 內資企業的差距與不足
技術上,進一步改進并完善工藝流程,采用標準化模塊設計,使之運行更加穩定成熟,大力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如第六代空分設備上采用的規整填料塔,全精餾無氫制氬等。加快關鍵設備的開發,如大型膨脹機、板翅式換熱器、液氧蒸發繞管換熱器、空壓機、過濾器等設備。
在行業的宏觀布局上,龍頭企業應進一步加大投入與開發力度,繼續向超大規模邁進,并進一步提高裝置的穩定可靠性,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與品牌價值,努力擴大出口。而對于中小企業,應進一步整合,分工協作,提高專業化水平和與大空分的配套能力。應該說,我們的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具備與大型跨國公司抗衡的能力,林德集團近幾年的年銷售額約90億歐元,法液空的平均銷售額在80億歐元左右。而我們2002年全行業的銷售收入約人民幣21億元(約2.3 億歐元),最大的杭氧的銷售收入僅人民幣 10.28億元(約1.1億歐元),
要建立完善的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完善的設計規范、結構部件的標準化,都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例如,林德公司的內部標準體系非常完善,從單元設備的標準位號到管道支承的標準圖,非常詳細,給設計、制造、安裝帶來了方便。甚至有些成熟的中小型成套裝置也形成標準化,批量生產,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5 多方位、全面開發空分市場
應該看到,國內的空分設備企業的總的供貨能力已經超過現有的市場容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所難免,加上跨國公司的介入,國內市場激烈競爭的局面依然存在。所以,審時度勢,空分設備制造業應制定相應的對策,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堅定主業的基礎上,一方面利用各自的優勢,開發相關行業的市場和非空分產品。其實,上述的跨國公司大多數也都是多元化經營的大型集團公司,所不同的是人家的經營規模大,如僅林德公司的工程承包公司2002年的新增訂單就達15億歐元,它的業務范圍和制造能力超過我們的杭氧、開空、川空的總和。另一方面,應努力擴大出口。如前所述,氣體行業在印度、越南、緬甸這些發展相對滯后的發展中國家近期會快速發展,且國內企業已有向這些國家出口成套空分設備的較好的業績,他們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擴大出口的機會。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國內市場競相壓價,才能保護國內制造業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作為促使全行業發展的經濟動力,進一步開發超大規模的裝置,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在國家整頓與規范 經濟秩序的宏觀經濟政策指導下,進一步規范行業內部市場行為,使項目報價評估更加透明化,既避免高價暴利壟斷,又可避免低價位微利運營的惡性循環,以最終形成在穩定的行業利潤指標上良性循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