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报女上男下动态图gif图,一 级 黄 色 片一录像厅,淫荡少妇网,电影av

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重點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原則(甲烷、天然氣、原油)

   2017-03-15 1106
導讀

甲烷、天然氣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特別警示 極易燃氣體。 理化特性 無色、無臭、無味氣體。微


       甲烷、天然氣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特別警示

       極易燃氣體。

       理化特性

       無色、無臭、無味氣體。微溶于水,溶于醇 、乙醚等有機溶劑。分子量16.04,熔點-182.5℃,沸點-161.5℃,氣體密度0.7163g/L,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6,相對密度( 水=1)0.42(-164℃),臨界壓力4.59MPa,臨界溫度-82.6℃,飽和蒸氣壓53.32kPa(-168.8℃),爆炸極限5.0%~16%(體積比),自 燃溫度537℃,最小點火能0.28mJ,最大爆炸壓力0.717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氫、 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危害信息

       【燃燒和爆炸危險性】

       極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危險。

       【活性反應】

       與五氧化溴、氯氣、次氯酸、三氟化氮、液 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強氧化劑劇烈反應。

       【健康危害】

       純甲烷對人基本無毒,只有在極高濃度時成 為單純性窒息劑。皮膚接觸液化氣體可致凍傷。天然氣主要組分為甲烷,其毒性因其他化學組成的不同而異。

       安全措施

       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 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

       密閉操作,嚴防泄漏,工作場所全面通風, 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

       在生產、使用、貯存場所設置可燃氣體監測 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配備兩套以上重型防護服。穿防靜電工作服,必要時戴防護手套,接觸高濃度時應戴化學 安全防護眼鏡,佩帶供氣式呼吸器。進入罐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儲罐等壓力容器和設備應設置安全閥、壓力表、液 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壓力、液位、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重點儲罐需設置緊急切斷裝置。

       避免與氧化劑接觸。

       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在傳 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禁止使用電磁起重機和用鏈繩捆 扎、或將瓶閥作為吊運著力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天然氣系統運行時,不準敲擊,不準帶 壓修理和緊固,不得超壓,嚴禁負壓。

       (2)生產區域內,嚴禁明火和可能產生明火 、火花的作業(固定動火區必須距離生產區30m以上)。生產需要或檢修期間需動火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手續。配氣站嚴禁煙火, 嚴禁堆放易燃物,站內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并應有事故排風裝置。

       (3)天然氣配氣站中,不準獨立進行操作。 非操作人員未經許可,不準進入配氣站。

       (4)含硫化氫的天然氣生產作業現場應安裝 硫化氫監測系統。進行硫化氫監測,應符合以下要求:

       ——含硫化氫作業環境應配備固 定式和攜帶式硫化氫監測儀;

       ——重點監測區應設置醒目的標 志;

       ——硫化氫監測儀報警值設定: 閾限值為1級報警值;安全臨界濃度為2級報警值;危險臨界濃度為3級報警值;

       ——硫化氫監測儀應定期校驗, 并進行檢定。

       (5)充裝時,使用萬向節管道充裝系統,嚴 防超裝。

       【儲存安全】

       (1)儲存于陰涼、通風的易燃氣體專用庫房 。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

       (2)應與氧化劑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 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3)天然氣儲氣站中:

       ——與相鄰居民點、工礦企業和 其他公用設施安全距離及站場內的平面布置,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

       ——天然氣儲氣站內建(構)筑物 應配置滅火器,其配置類型和數量應符合建筑滅火器配置的相關規定;

       ——注意防雷、防靜電,應按《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的規定設置防雷設施,工藝管網、設備、自動控制儀表系統應按標準安裝防雷、防靜電接 地設施,并定期進行檢查和檢測。

       【運輸安全】

       (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 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

       (2)槽車和運輸卡車要有導靜電拖線;槽車 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

       (3)車輛運輸鋼瓶時,瓶口一律朝向車輛行 駛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不準同車混裝有抵觸性質的物品和讓無關人員 搭車。運輸途中遠離火種,不準在有明火地點或人多地段停車,停車時要有人看管。發生泄漏或火災時要把車開到安全地方進行滅 火或堵漏。

       (4)采用管道輸送時:

       ——輸氣管道不應通過城市水源 地、飛機場、軍事設施、車站、碼頭。因條件限制無法避開時,應采取保護措施并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

       ——輸氣管道沿線應設置里程樁 、轉角樁、標志樁和測試樁;

       ——輸氣管道采用地上敷設時, 應在人員活動較多和易遭車輛、外來物撞擊的地段,采取保護措施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輸氣管道管理單位應設專人 定期對管道進行巡線檢查,及時處理輸氣管道沿線的異常情況,并依據天然氣管道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保護管道。

       應急處置原則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 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皮膚接觸:如果發生凍傷:將患部浸泡于保 持在38~42℃的溫水中復溫。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熱水或輻射熱。使用清潔、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適感,就醫。

       【滅火方法】

       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 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應急處置】

       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氣體的影響區域劃定 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靜電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 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若可能翻轉容器,使之逸出氣體而非液體。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 向,避免水流接觸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隔離泄漏區直 至氣體散盡。

       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 為10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800m。

 

       原油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特別警示

       易燃粘稠液體。

       理化特性

       原油即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 有點綠色的)流動或半流動粘稠液,略輕于水。原油相對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間,少數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對密度在0.9~ 1.0之間的稱為重質原油,小于0.9的稱為輕質原油。原油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60~3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 以上。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還含有硫、氧、氮、磷、釩等元素。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不溶于 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觀可以有很大差別。

       主要用途:原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生產 各種油品等,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危害信息

       【燃燒和爆炸危險性】

       易燃,遇明火或熱源有燃燒爆炸危險。

       【健康危害】

       石油對健康的危害取決于石油的組成成分, 對健康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含苯的新鮮石油對人體危害的急性反應癥狀有:味覺反應遲鈍、昏迷、反應遲緩、頭痛、眼 睛流淚等,長期接觸可引起白血病發病率的增加。

       安全措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 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

       嚴加密閉,防止泄漏,工作場所提供充分的 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遠離火種、熱源,工作現場嚴禁吸煙。

       在可能泄漏原油的場所內,應該設置可燃氣 體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配備兩套以上重型防護服。戴安全防護眼鏡。穿相應的防護服。戴防護手套。高濃度環 境中,應該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時應佩戴自給式呼吸器。儲罐等壓力設備應設置液位計、溫度計,并應帶有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 安全裝置。

       避免與強氧化劑接觸。

       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搬運 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殘留有害物時應 及時處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往油罐或油罐汽車裝油時,輸油管要插 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減少油料的沖擊和與空氣的摩擦。

       (2)當進行灌裝原油時,鄰近的汽車、拖拉 機的排氣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發動,存原油地點附近嚴禁檢修車輛。

       (3)注意倉庫及操作場所的通風,使油蒸氣 容易逸散。

       【儲存安全】

       (1)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倉庫內。遠離火種 、熱源。庫房內溫度不宜超過30℃。

       (2)保持容器密閉。應與氧化劑、酸類物質 分開存放。儲存間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等設施。禁止使用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灌裝時 ,注意流速不超過3m/s,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

       (3)注意防雷、防靜電,廠(車間)內的儲罐 應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的規定設置防雷、防靜電設施。

       【運輸安全】

       (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 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

       (2)嚴禁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 。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導靜電拖線,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 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防雨淋、防 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3)輸油管道地下鋪設時,沿線應設置里程 樁、轉角樁、標志樁和測試樁,并設警示標志。運行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應急處置原則

       【急救措施】

       吸入:將中毒者移到空氣新鮮處,觀察呼吸 。如果出現咳嗽或呼吸困難,考慮呼吸道刺激、支氣管炎或局部性肺炎。必要時給吸氧,幫助通氣。

       食入:禁止催吐。可給予1~2杯水稀釋。盡 快就醫。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水沖洗 皮膚或淋浴。

       眼睛接觸: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盡 快就醫。沖洗之前應先摘除隱形眼鏡。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 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泄漏應急處置】

       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 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消除所有點火源(泄漏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業時所 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空間。用泡沫覆 蓋抑制蒸氣產生。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蓋并收集于容器中。用潔凈非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在液體 泄漏物前方筑堤堵截以備處理。霧狀水能抑制蒸氣的產生,但在密閉空間中的蒸氣仍能被引燃。

       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周圍 至少為5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300m。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原創作品,作者: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rmguxing.com/tech/show-174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空分技術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澜沧| 太保市| 伊宁市| 五华县| 阿合奇县| 天长市| 德化县| 丹江口市| 泊头市| 陆丰市| 昌黎县| 永宁县| 沅陵县| 东城区| 伊金霍洛旗| 出国| 高唐县| 通渭县| 宁国市| 濮阳市| 建德市| 龙江县| 仲巴县| 华池县| 衡水市| 陇川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高州市| 秭归县| 盈江县| 永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旅游| 博白县| 永春县| 东乡族自治县| 西林县| 营山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