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負責人、復旦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莊國順表示,城市機動車排放是我國大氣污染的最主要來源,而短時間內汽車數量的急劇增加,是造成全國大規模灰霾天氣出現的重要原因。據介紹,莊國順的課題組從2000年起就開始研究PM2.5的問題,是國內最早提出PM2.5的團體之一。
然而,對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單方面的“限制”汽車數量似乎并不可行。以北京為例,雖然進行了小型機動車“搖號上牌”和“限號”措施,但交通擁堵狀況并無明顯改觀。與此同時,公共交通的擁擠不堪、出租車“拒載”、黑車泛濫等問題日益嚴重。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使用清潔能源汽車,對于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來說,公共交通的需求是巨大的。我們注意到,雖然近期北京開通了幾條新地鐵線路,1號線似乎比以往稍有改觀,但不幸的是,10號線成了新的“烈士線”,高峰時段擁擠程度不亞于1號線。
再者,汽油標準升級滯后的問題也是造成空氣污染嚴重的重要因素,有專家表示,油品標準越高,所含硫就越少。而現在我國汽柴油升級均明顯滯后于國家要求,其中,汽油標準升級滯后超過半年,柴油標準升級更是滯后一年以上。
據測算,現在中國的汽油含硫量標準是歐洲、日本的15倍,美國的5倍,柴油則是歐日標準的30余倍。雖然北京、上海、珠三角地區已經執行了較高的油品標準,由于汽車保有量龐大,這些地方PM2.5的含量也沒有降下來。
新能源應該成為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除了傳統油品升級之外,還可以采用甲醇汽油、生物柴油、電能等。
霧霾天氣頻發為城市管理者敲響了警鐘,而“限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上,還應盡快推進油品標準升級、促進清潔能源的研發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