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當局3日說,100多名秘魯人因安塔米納銅礦管道破裂釋放有毒氣體致病,就醫治療。
上月25日,一條連接銅礦與海岸加工廠的溶液高壓管道在圣羅莎-德卡哈凱村附近破裂。一些村民隨后參與搶險,避免溶液流入附近一條河流。搶險過程中,一些人吸入毒氣致病。
缺少防護
圣羅莎-德卡哈凱村所在的安卡什省健康辦公室說,至少140人因“吸入毒氣出現刺激性癥狀”而接受治療。代表村民利益的村官伊拉里奧·莫蘭說,絕大多數中毒者都曾參與搶險,以阻止泄漏液體流入附近河流。
莫蘭電話告知美聯社記者,“在沒考慮后果的情況下,我們前去幫忙”。
安塔米納銅精礦是秘魯大型銅礦之一。其環境總監安東尼奧·門多薩說,礦商方面向搶險參與者提供吸水織物遮掩口鼻,但沒有提供手套和面罩。很快,一些人出現嘔吐、頭痛、流鼻血等不適癥狀。
“這不道德、不負責任,他們(村民)應該了解更多,”在愛達荷州立大學和華盛頓州立大學任教環境化學和毒物學的格雷格·默勒認為,礦商沒有提供恰當的防護設備就召集村民清理泄漏的做法不當。
莫蘭和門多薩介紹,這條管道長302公里,直徑20多厘米,連接安塔米納銅礦和海岸加工廠,先前從未出現過破裂情況。這條管道主要負責將溶液中的銅運輸至海岸加工廠,制成粉末,最后出口冶煉。
礦商辯解
礦商承認防護不足,但否認泄漏氣體有毒。
門多薩說,泄漏物質“是需要經過特殊處理的危險品,但不一定有毒”。但他承認,泄漏的銅溶液中包含砷、硫磺、硅、鉛等物質。砷和鉛都是有毒物質。
默勒對門多薩的描述存疑。“這確是一次泄毒事件,那些人中毒了。”另外,堿性銅溶液可能傷及肺部組織,導致化學燒傷。
默勒認為泄漏釋放出的霧狀物質會懸浮空中,形成有毒環境。“混合物中包括很多化學和物理刺激物。”
泄漏發生后,大約30人被送往利馬城北哈拉茲山區的圣巴勃羅醫院。莫蘭說:“后來又有些人不適,陸續進入哈拉茲(醫院)。”而且,仍有人不斷出現相同癥狀,就醫人數越來越多。
圣巴勃羅私立醫院院長勞爾·吉賽拒絕公布截至3日有多少患者因泄漏事故在醫院接受治療。他表示自己沒有得到上級授權,不能提供這些信息。秘魯民防機構7月28日曾說,患者中包括5名10歲以下兒童。
環境影響
秘魯是全球僅次于智利的第二大產銅國。采礦業近年來成為推動秘魯經濟的重要力量,貢獻六成出口收入。但礦業同時對環境構成負面影響,同時引發一些社會問題。
上月,秘魯邊境卡哈馬卡省一些民眾為抵制一個價值50億卻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的金礦項目而示威鬧事,導致5名平民死亡,迫使政府在當時實施緊急狀態法。
就這起銅礦泄漏事件,秘魯環境部定于4日公布患者的體檢結果。而礦商方面已同意為患者支付醫療費用。
不過礦商方面認為,這次泄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有限,因為泄漏的45噸溶液已有42噸被回收采集或清污處理。
安塔米納銅礦項目由多家全球知名礦業集團聯合控股,包括澳大利亞必和必拓、瑞士超達、加拿大特克和日本三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