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氣溫不斷升高。數控加工分廠三車間員工奮戰在一線的機加崗位上,與高溫斗爭,與時間賽跑,圓滿完成了多批部件生產任務。
8月1日,江南工業集團分廠收到一批Q系列科研產品緊急生產試制任務,要求在15天內完成。三車間主動請纓,勇挑重擔,按照安排進行了明確分工,并細化了生產節點,同時,立即召集劉思德、田超、易麗琴等人組成試制突擊小組。他們放棄周末和晚上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突擊生產任務。通過自制工裝、修改加工參數等方法,攻克了生產難關,確保了該批科研產品在8月15日及時出產。
試制突擊小組成員、三車間三班班長劉思德負責該科研產品的滑塊銑工加工。他用立銑刀加工產品內槽時,出現了槽底深淺不一致的問題。查看后,他發現刀具有輕微磨損,分析是產品材質硬度過高導致的問題。在將普通銑刀更換成硬度更高的銑刀,再進行加工后,槽底尺寸保持了一致。隨后,需要銑削產品的四周端面,由于夾具夾持產品兩端,影響刀具進刀路徑,無法加工到位。他將工件翻轉至90度,再靠住直立90度的墊板,使工件與工作臺保持垂直狀態,再利用銑刀完成四周端面加工,圓滿完成了滑塊的加工任務。
試制突擊小組成員、三車間二班班長田超負責該科研產品的殼體數車加工。在試制加工完產品后,他發現,壁厚、同軸度都超差0.05毫米。經分析,他認為可能是科研產品沒有自制工裝,導致產品定位精度不高,造成尺寸問題。于是,他自制一個與產品內螺紋匹配的外螺紋鎖緊工裝,提高了產品的裝夾精度,保證了壁厚、同軸度達到尺寸標準。隨后,田超在精加工外圓時發現,該產品表面光潔度不高,影響產品外觀質量。他通過調整程序的方法,降低了進給量和轉速,保障了產品外觀符合質量標準,及時完成了殼體的加工任務。
試制突擊小組成員、三車間二班高級技工易麗琴負責加工該科研產品續航噴管。她開啟主軸時發現產品跳動較大,若如此加工同軸度肯定達不到標準。針對此問題,易麗琴與工藝員李金石共同商討,根據產品外形制作一個防滑圈,利用防滑圈將產品與主軸相連接。同時,在防滑圈上加工了一個與產品相互配合的螺紋孔,再將固定螺釘旋進防滑圈和產品的螺紋孔內用于固定,避免了產品在加工時出現跳動,確保了續航噴管的按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