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作為2022年的首個月份,從歷史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來看,由于節假日影響,一般都是我國汽車銷量的淡季,幾乎是全年銷量的低點,今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4.7萬輛,同比繼續保持增長132%,但環比下降27%,環比下降幅度高于我國歷史同期,但相較海外歐洲市場表現較好,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體銷量的趨勢走弱,使得相應的動力電池的產量和裝機量出現下滑。
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29.7GWh,同比增長146.2%,環比下降6.2%,裝車量為16.2GWh,同比增長86.9%,環比下降38.3%,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共計產量和裝車輛18.8GWh/8.9GWh,同比增長261.8%/172.7%,環比下降6.3%/41.0%,占比為63.3%/55%,三元鋰電池共計產量和裝車量10.8GWh/7.3GWh,同比增長57.9%/35.2%/,環比下降5.4%/34.0%,占比為36.5%/45%。與歷史同期相比動力電池的產量環比下滑程度有所好轉,但是裝機量方面卻趨弱,2021年1月動力電池產量環比下降20.4%,其中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分別環比下降19.4%和20.3%,裝車量總體環比下降33.1%,其中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分別環比下降9.8%和52.8%。
二線電池廠商逐漸趕上國際龍頭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2022年動力電池有望迎來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首先,我國二線電池廠商將會逐漸拉近和國際一線電池廠商的距離,從1月的動力電池數據來看,排名前十的二線電池廠商(不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和LG新能源)的總體市占率為23.63%,超過上個月2021年12月份排名前十的二線電池廠商20.2%的占比,更比2021年全年排名前十的二線電池廠商19.9%的總體市占率高出3.73%。

這一點在2021年的全球動力電池廠商的裝機量增速和市占率上就已經有所體現,2021年全球電池廠商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總量為296.8GWh,和2021年相比大幅增長102.18%,全球前十的企業市占率高達91.24%,其中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占據了六席,韓國動力電池企業有三家入圍,日本動力電池公司僅有松下一家獨苗,日本企業PEVE則跌出TOP10榜單。

從國際市場來看,受益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我國各大動力電池廠商的市場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二線電池廠商受益于此前的低基數,以及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車的高需求而導致其產能利用率拉高,無論是增速還是市占率增加情況都遠超日韓企業以及行業平均水平(102%)。
而日韓動力電池廠商則出現明顯的市場份額的下滑,雖然各自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也有不小幅度的增長,但是幾乎都低于行業平均增速(102%),而且除了SK創新的市場份額幾乎保持不變以外,其他電池廠商的市場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日本電池廠商下滑的尤為嚴重,松下市占率下降了6.2%,PEVE更是直接跌出TOP10榜單。如果繼續保持這種趨勢,我國電池廠商除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其他二線動力電池廠商也有望趕上國際一線電池廠商的步伐。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我國電池廠商增長如此迅猛,超過海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日韓本土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不如我國,所以如比亞迪就能有效通過自家熱門車型的崛起,銷量大增來帶動了自家動力電池的裝機量,從而拉近了和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三的松下的距離,同時國際市場上主流車企也開始使用我國一二線電池廠商的產品,曾經是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最大供給商的松下由于訂單外流給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也導致其增長率和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動力電池二供、三供占比有望提升
2022年,車企對動力電池二供,三供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動力電池市場格局也有望因此發生改變,燃油車時代,車企就會針對各項重要零部件增加二供乃至三供,以便保證零件供給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其最重要的零部件動力電池增加二供,三供也是理所應當。
尤其是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中上游出現不同幅度的原材料的漲價,導致供給的穩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從上游傳導下來的漲價壓力也引起了車企的警惕,而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增長又明確了新能源車仍然保持高景氣度,所以動力電池來源的穩定,以及成本降低是車企需要進行重點考慮。二線動力電池廠商的產品價格相較龍頭電池廠商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同時車企對于二線電池廠商也有更強的話語權和行業地位,所以各大車企在擁有主力電池供應商的情況下也很有必要尋找二供、三供。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增加供給來源其實在車企銷量達到一定量級以后都會出現,例如特斯拉在銷量大增以后,也從松下獨供演變為后續加入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而且后續的二供和三供的訂單份額越來越大,五菱宏光mini EV火爆以后,也引入了國軒高科、星恒電源、瑞浦能源、鵬輝能源多家企業。
之所以認為2022年這個趨勢會尤為嚴重,也是因為我國經歷了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以后,各大車企銷量都有了質的飛越,造車新勢力年銷量接近10萬輛,比亞迪、長城、長安都大力推出新品,所以銷量的大增,新品的持續推出勢必導致車企也開始如特斯拉此前一般,大力引入二供和三供,2022年春節期間,就傳出造車新勢力中穩定月銷量超萬輛的小鵬將在一供寧德時代(占比超80%)之外,引入欣旺達,中創新航等電池廠商。
而對于二線電池廠商來說,能迅速成為主要車企的二供,三供,就有望進一步帶動其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份額以及行業地位的提升,尤其是在各大電池廠商各自擴產的情況下(寧德時代總規劃產能700GWh,比亞迪合計產能400GWh,中創新航規劃產能為500GWh等),隨著之后各自電池企業產能的快速釋放,電池市場格局有望改變。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