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份由印尼礦業部下屬礦產和煤炭局發布的文件顯示,印尼已經暫停超過1000個礦商的礦場(包含錫、鎳礦等)運營。
文件顯示,礦場暫停原因是由于相關礦場未能提交2022年的工作計劃,印尼礦產和煤炭局官員表示,在實施臨時暫停之前,這些公司已經收到警告,但仍未提交2022年的計劃。
據了解,全球探明的鎳資源多數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古巴和菲律賓等地區,這六大國家鎳儲量占比全球儲量近78%。商務部數據顯示,印尼鎳礦資源儲量約13億噸,探明儲量6億噸,是全球鎳資源供應的重要來源。
鎳是生產不銹鋼和電動汽車電池的重要原料,而我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銷國,對鎳資源需求較大。但在資源儲量方面,我國鎳資源占全球儲量不足4%,且以硫化鎳礦為主,現階段鎳礦資源大量依賴進口。
業內人士認為,印尼此次大規模暫停礦場生產,或將影響該國鎳資源的出口供給,國內鎳資源供應或將收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資料顯示,鎳元素有助于提高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鈷有助于提高電導率和倍率性能,這也就意味著,隨著鎳元素含量的升高,三元正極材料的比容量逐漸升高,電芯的能量密度也會隨之提高,高鎳低鈷化使得電池安全性和倍率性能減弱。
隨著汽車行業的變革,在礦業向電池金屬領域進軍的過程中,鎳正在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新能源汽車銷量帶動下,業內機構預計,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06GWh。與之相對,全球電動汽車對鎳需求量或將從2020年的約10.7萬噸鎳金屬量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60萬噸,2030年用鎳需求或超過89萬噸,激進估計有望達到17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提高資源品的附加值,吸引更多境外資金投資建廠,近年來印尼持續推進限制初級礦產品出口的政策。
2020年1月1日,印尼便實施了全面禁止鎳礦出口的政策;2021年11月,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表示,印尼可能會在2024年停止錫出口,并可能會在2022年停止出口鋁土礦,在2023年停止出口銅礦石。屆時,全球大宗商品供需緊張的格局必將大幅加劇,全球相關產業鏈將收到嚴重沖擊。
受此影響,相關企業搶占先機,積極布局印尼。
2021年5月,億緯鋰能與華友鈷業、永瑞控股、Glaucous、LINDO簽訂了《印尼華宇鎳鈷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合資協議》,各方將在印尼建設年產12萬噸鎳、1.5萬噸鈷的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建設總投資約為134億元人民幣。
2021年9月,現代汽車集團和LG能源解決方案公司共同投資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在印度尼西亞合建的汽車電池廠于本周三動工,預計年產量為10GWh NCMA鋰電池。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