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报女上男下动态图gif图,一 级 黄 色 片一录像厅,淫荡少妇网,电影av

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對話林伯強:碳市場作用很關鍵,應鼓勵更多人參與交易

   2022-01-20 互聯網中國空分網
導讀

剛剛過去的2021被認為是碳中和元年。影響深遠的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政策在這一年落地;而這一年,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成為了中國

剛剛過去的2021被認為是碳中和元年。

影響深遠的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政策在這一年落地;而這一年,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成為了中國資本市場上毫無疑問的市值龍頭。也正是在這一年,電動汽車的代表品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登頂了全球首富排行榜。

沒有人會否認,能源的變化正在帶來歷史性的巨變。

林伯強認為,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舊能源的更替已經開始,當前我們應對變化的鑰匙,或許需要回到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問題上:電價的市場化。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林伯強梳理了過去近二十年的能源體制改革和產業變革路徑,而在他的復盤中,價格工具的意義,在過去還是被遠遠低估了。

林伯強現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教授。作為行業老兵和參與者,林伯強見證了中國能源體制改革的艱難求索進程。

站在全球觀察視角來看,林伯強理解外界一直以來對改革進程未如外界預期的遺憾。但他認為,理解改革還是需要放在中國特有的國情之下。在他看來,盡管速度偏慢,但整體而言,電力改革走的十分扎實。

2021年,在部分地方遭遇拉閘限電事件后,林伯強認為,理解這一事件,恰恰要從價格改革入手。“為什么在供應短缺之后,價格的調控作用沒有發揮?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林伯強認為,電價變化背后,還事關著高耗能和產業結構轉型。

在林伯強看來,電源結構能否實現低碳轉型,最大挑戰還是電力體制機制改革。“十四五”階段將是中國電源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也是確定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主體能源的重要過渡期。

此外,對于處于初創期的碳交易來說,林伯強認為,價格的市場化進程同樣是重要的影響因子。

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完整履約周期正式結束。

按照上海環境交易所公示數據顯示,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

林伯強認為,這個數字還僅僅只稱得上是開始。在他看來,目前的碳排放交易價格還處于極為便宜的階段,如果能夠通過碳交易市場的完善,來促進更多人參與碳市場的建設,它所解決的不僅僅是新舊能源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同樣能夠為個人帶來新的資產保值增值選擇渠道。

對話

不要走回頭路

經濟觀察報:從國務院 2002年印發 5 號文開始,到2021年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在您看來,改革二十年后,能源價格的市場化下一步如何走?

林伯強:電力改革在一步一步朝前走,成績也毫無疑問。無論是電力市場交易量還是價格靈活度都較以前有明顯提升和優化。

現實地說,現在存在的問題是進展較慢。但是,速度問題是由我們國家的宏觀政策與中國國情決定的。盲目地把國外的改革照搬到中國來,是行不通的。在理解國情后,對待電力市場改革,我們也就沒有那么著急了。整體而言,電力改革走得非常扎實。

電力市場化改革肯定會影響企業,但反過來單靠企業改革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電力市場化改革比較緩慢,這是中國國情決定的。正面影響是維護社會公平,但是另一面的影響是,會影響電力市場價格市場的過程、價格能不能真正的反應成本。此外,對于技術創新可能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是在二者之間,權衡也相當不易。

經濟觀察報:去年一些地方遇到了拉閘限電等問題。如何理解?

林伯強:改革的進程中,涉及到很多關鍵點的問題,比如居民電價改革。另外,煤價電價等成本之間的通路,基本沒有被打通,這也就是去年十月及十一月電力短缺的主要原因。

為了解決電力短缺問題,去年的電價改革比較到位,一方面把所有的煤電都推向市場交易,一方面占有近50%電量的高耗能完全依據市場定價,理論上講中國電價已經非常市場化了。那么政策到位了,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推動執行和落地。

雖然各省限電,但也沒聽說重工業電價大幅度上漲。按照常理,在短缺情況下電價可以迅速上漲,從而抑制需求趨向平衡。如果電價改革的方案能夠得到執行的話,那么中國電價市場化的程度其實已經很高。

當然也不是沒有執行,但是在具體情境中電價的作用還有發揮出來。這一輪我只觀察到廣西對高耗能出現了50%的上漲,其他省份都沒有什么動作。這顯然和市場預期是相背。電力短缺的時候,國外一天可以漲好幾倍價格。國內漲個百分之幾十應該是可以的。然而現實中似乎并沒有發生大幅度漲價,說明電力市場和地方政府的關系還是比較密切。電力市場改革主要是由中央出臺政策,由地方執行政策,但是地方的具體推動還是很難。

經濟觀察報:執行難的梗阻在何處?

林伯強:難就難在高耗能通常是地方政府的產業支柱。雖然薄利但耗能大,常常處于虧損邊緣。但是它體量大,對地方經濟貢獻大。要想通過電價影響高耗能的電力需求目前還是比較難。但如果能真正做到這一點,非常有利于平衡電力市場。

至于電力短缺影響供暖和居民的說法,是不太靠譜。因為這二者所占比例非常小。五六個高耗能行業就能消耗50%的電力,與此同時,全部居民用量才占據15%左右。如果這50%都是市場化價格,那中國電價就是非常市場化的。但目前明顯不是。

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還有就是不要讓改革走回頭路。

當然我也始終反對全部市場化,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國家還是要掌握一部分的電價權。一些弱勢群體包括居民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保護。

轉型的殘酷

經濟觀察報:新能源正在成為政策鼓勵的發力方向。

林伯強:水電、核電、風電和光伏,這些都是電能。這也符合我們建立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現在供給方面的新能源比如風電光伏大概占能源板塊的5%,我們的目標是做大到65%左右。

我們都在說新能源,其實要知道的是,非化石能源如果占到總盤子的比例的85%,那電力系統基本等于能源系統了。

但是在落地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當下在推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從目前看還是存在很多困難,首先就是如何與電網互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隔墻售電。用戶將多余電能賣給隔壁,減少中間環節,理論上這是效率最高的做法。但是對于電網來說這顯然是不符合現實的,電網在缺電的時候為分布式用戶提供電能,分布式過剩的時候卻沒有獲得相應補償。

可是,假設電網為分布式服務的成本也反映在電價中,那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用戶可以自行賣給隔壁。

所以這就是一個價格問題,是由電價機制導致的。如果電價機制非常順暢,實踐中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要把分布式光伏發電做好,就必須解決電力體制的問題和電價的問題。

分布式其實是一個發展可再生能源相當好的模式,因為它對電網的壓力小,而且沒有市場問題。分布式的供應者本身就是消費者。像風電和光伏主要面臨的就是市場問題,有市場潛力的地方通常就沒有很好的資源潛力,有資源的地方又缺乏市場。

經濟觀察報:“雙碳”目標提出后,市場普遍預測電力將逐步成為終端能源消費的主體,這也被市場認為是新能源對舊能源的革命過程。如何理解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之間的關系?

林伯強:2060年碳中和是一個倒逼機制,所以這場革命是百分百發生的事情。目前世界五百強中有很多是我們傳統的能源企業。如果這些企業不及時轉型一定會被除名。哪怕以后傳統能源價格很好,量級也不足以支撐企業位居世界五百強。這就是轉型的殘酷性。新舊難以共存。

當然,那些傳統能源企業不想轉型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現在的產業鏈很好很有效。舉個例子,為什么大眾一汽以前沒有電動汽車?因為它可能剛上了幾條新的生產線,舍不得。為什么比亞迪做電動汽車,因為它本來就不做汽車,沒有前面的負擔,另辟蹊徑更有競爭力。現在做風電光伏的企業,往往以前都不是做能源的。所以傳統的能源企業需要轉型。現在的雙碳目標也已經開始推動傳統能源企業轉型了,不可能無動于衷,否則面臨的就是退場。

經濟觀察報:此前經濟學界對于新能源的補貼式產業政策有過爭議,今天我們如何評價新能源產業政策?

林伯強:其實不應該有爭議。技術進步是一步步來的,不是兩三年就可以完成。所以現在的發展和補貼都是著眼于未來的。

比如大家現在覺得電動汽車不很環保,因為是否環保取決于充電的上游電力結構,而電力結構調整很慢,所以我也同意這一點。但是現在不很環保是否意味著以后不環保?電動汽車的電源干不干凈,取決于電力結構干不干凈。近十年電力結構只改變了10%,如果考慮電池等的排放,目前的確不是很環保,但是到2060年我們的清潔能可以達到80%以上的占比,那就很環保了。現在發展電動汽車對低碳轉型貢獻看來不大,但是現在不發展,怎么匹配幾十年后的清潔能源?

如果政府不予以補貼,可再生能源做不起來。碳排放是外部性的問題,市場解決不了。我們需要討論的是政府補貼的適度,以及什么時候把行業重新交還市場。

因為我們著眼的是未來,目標是推動技術進步,把產業鏈做大。既然我們需要新能源,就必須經歷這個漫長的過程,才能把它做大做強。在這個過程中證明它的好壞沒有意義,除非徹底否定了新能源未來的潛力。

碳市場建設

經濟觀察報:2022年能源體制改革的重點方向是什么?對于產業端又會產生什么影響?

林伯強:碳中和進程中,碳市場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針對這一點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好。目前碳排放的交易量還是比較小,導致價格偏低。

目前碳價在40元到50元的區間,我們可以進行一個計算:目前全國碳市場碳價在40元到50元區間,假設平均碳價為45元,那么45000元就可以買到1000噸的碳份額,按每人目前7噸的年碳排放量,這個份額可以保證一家三口近50年的碳中和。如果碳交易市場設計合理且有保障,應該還是一個好投資。

但是,需要看到,以后碳價不可能這么低。

如果現在能讓個人能參與到碳排放交易,而且保證交易有效,那么交易人數應該相當多。相應的,碳價也會往上走。

所以一個問題是,政府能不能讓個人和企業一起參與碳市場交易?這是一個問題。另外,相應的法律法規必須出臺,保證交易在幾十年內有效。那么對于個人而言,這項交易可以變成很好的投資,在未來能夠出售獲得高回報。這樣一來,碳市場會變成股票市場一樣的存在。這就是我們希望的,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更多的資金投入碳中和。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主要的問題還是碳交易需要盡快推廣完善。

經濟觀察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林伯強:建設碳市場,把碳市場盤活,對于碳中和絕對是大有助益。因為碳中和是需要投入的,發展清潔能源和儲能建設都需要投入,企業產業鏈發展也需要支持。

那么,錢從哪來?一部分靠政府補貼,大部分靠資本市場。從政策出臺到投資者買入,需要有這樣的一個過程。但是最終必須讓企業盈利,單純依靠政策不能維持持續運轉和發展。目前如果政府退補,誰才是碳中和的主要力量?目前是資本市場,政府出政策。但是公司不能長期不賺錢,而政策也不能長期可持續調動投資者的熱情,股票價格本質還是依靠業績。政府隔三岔五出臺一個好政策,目前是有效的,但是有效期是個未知數。

特斯拉發展了十年,但特斯拉遠遠不止電動汽車一個概念。盤活碳市場并進行電價改革,讓碳市場和電價聯動,才能達成碳市場設計的初衷,也就是增加碳成本,同時相對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如果電價不變,怎么影響下游?所以碳市場建設和電價改革必須是配套的。而碳市場必須建設需要推廣,才能讓企業和個人都參與。電力企業之外的企業應該參與,個人消費者也應該參與。參與者多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市場上用于碳中和的錢就多了。

碳市場是什么目的,相應的設計就應該服務什么目的。碳市場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增加化石能源成本抑制高耗能。如果傳統能源成本增加,清潔能源的競爭力自然得到提升。但是現在電價不變,那企業怎么能感受到變化?電價改革是一個杠桿也是一個通道。電價變動使得碳成本傳導至下游,下游價格變動影響供需。這才是碳市場真正的目的,就是增加化石能源成本和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我剛剛講到的個人參與,是讓碳市場更加活躍,從而提高交易量和碳價。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中國空分網原創作品,作者: 中國空分網。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rmguxing.com/news/show-2191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新聞資訊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呼和浩特市| 宜章县| 吴忠市| 临夏市| 河东区| 芜湖市| 邹城市| 外汇| 长汀县| 汝南县| 安西县| 香格里拉县| 万宁市| 伊金霍洛旗| 亳州市| 康保县| 大洼县| 明星| 绥中县| 泰安市| 武山县| 双江| 崇州市| 通海县| 洛宁县| 收藏| 达日县| 弋阳县| 仙桃市| 叶城县| 孝感市| 新安县| 潞西市| 龙州县| 昌黎县| 日土县| 茂名市| 玉环县| 梅河口市|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