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讀者胡女士昨天致電《浙中城事》熱線0579-89111111:我是經營液化氣站的,向你們報個料。現在,很多居民找無證小販送氣,看起來挺正規的,還便宜幾塊錢,結果買回去卻發現很不經燒。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那種氣是假冒偽劣產品,不純,里面加了很多二甲醚。
記者核實:胡女士經營某液化氣公司門市部已經10多年了,可最近一段時間,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不僅銷售額持續下降,投訴也逐漸增多。
第一個投訴出現在6月15日,當時,一位老太太扛著一個空鋼瓶、怒氣沖沖地跑到了店里,“她買了一瓶我們公司的液化氣,原本可以燒一個月的,結果這次十幾天就沒了。”
胡女士檢查了鋼瓶和標簽,沒有發現問題,她也納悶了:這瓶液化氣怎么了?
一瓶氣便宜四五元,里面40%是二甲醚
答案并不復雜。胡女士將有問題的液化氣瓶送到公司,一檢測,里面混了二甲醚。
一個更說明問題的“意外”幾乎同時出現——一輛外地向義烏運輸液化氣的車子發生車禍,因為貼的是胡女士公司的標簽,公司就拿了一瓶回去檢測,結果發現里面混有40%的二甲醚,“這一下,我們都清楚了,肯定是有人在假冒正牌液化氣公司在銷售。”
胡女士說,目前,一瓶14.5公斤的正規液化氣售價為118元,正常情況下可以燒30天左右,而假冒偽劣的液化氣便宜四五元,只能燒20天。
液化氣公司調查后發現,混進二甲醚的液化氣大多來自一些無證灌裝點,每瓶劣質氣的成本只需要60元左右——也就是說,賣一瓶氣可以賺40多元。
部分省市允許混裝,浙江尚無相關標準
義烏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監察科科長周元峰告訴記者,二甲醚是一種常見的易燃氣體,在常溫常壓下呈無色或壓縮液體狀態,具有輕微醚香味,常作為空氣清新劑的推進劑。
作為一種新型燃料,二甲醚比液化氣吸氧量高,消耗更快,提供的燃燒時間短,因此,將它混進液化氣后,使用時間會大大縮短。
周元峰說,廣東、山東、貴州、重慶等地都先后出臺了標準,允許二甲醚與液化氣混裝,其售價大大低于純液化氣,并在罐體上標明為“混合氣體”,但到目前為止,浙江省并未出臺相關標準。
正是因為各省標準不統一,給不法商販提供了可趁之機。他們從外省購入混裝好的氣體,在義烏周邊或城鄉結合部灌裝,再貼上假冒的標簽,從中牟取暴利。
“假氣”攪亂市場,正規氣站也開始偷偷售賣
胡女士告訴記者,根據公司的調查,這些無證灌裝點多是外地人在經營。
“都是老鄉帶老鄉,冒著風險,號稱內部優惠價。”胡女士說,“很多用戶、飯店老板看到液化氣瓶的封口是正規公司的,也都沒有疑慮,完全不知道自己用的一直是冒牌貨。”
更讓胡女士感到無奈的是,自己的不少同行,因為缺乏競爭力,也在試圖進一些混有二甲醚的便宜貨。“質量好的沒利潤,利薄,反倒他們賣二甲醚的利潤空間很大,有一次我跟無證小作坊的小伙子講,讓他做正規的液化氣生意,賺少點,但是正規,他反而說,我每月給你1000塊錢,你少來管我們。”
記者核實:胡女士經營某液化氣公司門市部已經10多年了,可最近一段時間,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不僅銷售額持續下降,投訴也逐漸增多。
第一個投訴出現在6月15日,當時,一位老太太扛著一個空鋼瓶、怒氣沖沖地跑到了店里,“她買了一瓶我們公司的液化氣,原本可以燒一個月的,結果這次十幾天就沒了。”
胡女士檢查了鋼瓶和標簽,沒有發現問題,她也納悶了:這瓶液化氣怎么了?
一瓶氣便宜四五元,里面40%是二甲醚
答案并不復雜。胡女士將有問題的液化氣瓶送到公司,一檢測,里面混了二甲醚。
一個更說明問題的“意外”幾乎同時出現——一輛外地向義烏運輸液化氣的車子發生車禍,因為貼的是胡女士公司的標簽,公司就拿了一瓶回去檢測,結果發現里面混有40%的二甲醚,“這一下,我們都清楚了,肯定是有人在假冒正牌液化氣公司在銷售。”
胡女士說,目前,一瓶14.5公斤的正規液化氣售價為118元,正常情況下可以燒30天左右,而假冒偽劣的液化氣便宜四五元,只能燒20天。
液化氣公司調查后發現,混進二甲醚的液化氣大多來自一些無證灌裝點,每瓶劣質氣的成本只需要60元左右——也就是說,賣一瓶氣可以賺40多元。
部分省市允許混裝,浙江尚無相關標準
義烏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監察科科長周元峰告訴記者,二甲醚是一種常見的易燃氣體,在常溫常壓下呈無色或壓縮液體狀態,具有輕微醚香味,常作為空氣清新劑的推進劑。
作為一種新型燃料,二甲醚比液化氣吸氧量高,消耗更快,提供的燃燒時間短,因此,將它混進液化氣后,使用時間會大大縮短。
周元峰說,廣東、山東、貴州、重慶等地都先后出臺了標準,允許二甲醚與液化氣混裝,其售價大大低于純液化氣,并在罐體上標明為“混合氣體”,但到目前為止,浙江省并未出臺相關標準。
正是因為各省標準不統一,給不法商販提供了可趁之機。他們從外省購入混裝好的氣體,在義烏周邊或城鄉結合部灌裝,再貼上假冒的標簽,從中牟取暴利。
“假氣”攪亂市場,正規氣站也開始偷偷售賣
胡女士告訴記者,根據公司的調查,這些無證灌裝點多是外地人在經營。
“都是老鄉帶老鄉,冒著風險,號稱內部優惠價。”胡女士說,“很多用戶、飯店老板看到液化氣瓶的封口是正規公司的,也都沒有疑慮,完全不知道自己用的一直是冒牌貨。”
更讓胡女士感到無奈的是,自己的不少同行,因為缺乏競爭力,也在試圖進一些混有二甲醚的便宜貨。“質量好的沒利潤,利薄,反倒他們賣二甲醚的利潤空間很大,有一次我跟無證小作坊的小伙子講,讓他做正規的液化氣生意,賺少點,但是正規,他反而說,我每月給你1000塊錢,你少來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