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使出洪荒之力,卻收效甚微?
SIMM深圳機械展通過非展期的走訪、線下會議、調研、優選供需對接項目等途徑,收到了大量來自各行各業的自動化改造需求,也成功促成多項對接。
在不斷完成自動化升級改造的對接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盡管政府大力推動機器人換人政策,許多企業也積極引進技術,熱鬧過后,設備卻只被“晾”在了生產車間里…為什么有的企業明明已使出洪荒之力,還是收效甚微呢?
在大量走訪調研后,原因不外乎這幾點:
l 無法針對具體工序進行單工位非標改造
l 自動化設備及生產線的研制投入大,投了資金不一定見效
l 自動化改造周期長,影響生產
l 大量購買了高價機器人后,卻無法上線使用
自動化改造雷區,別踩!
針對以上問題,SIMM深圳機械展團隊組織了一場小型沙龍聚會,邀請了各大集成商、非標設備商到場,一同討論制造行業自動化升級改造的難點、痛點及新技術點,為協同合作打下基礎。
在本次的沙龍中,來自二十多家自動化企業的專家總結出工廠的自動化改造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誤解一:自動化升級改造可以一步到位
真正的自動化升級改造,并非一個簡單工位或是機器的更換就能完成,而會涉及到整條生產線或是整個工廠管理體系。完全自動化升級改造也是一項及其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論是時間還是成本上都是規模非常龐大的。
來自匯川技術機器人事業部的郭總經理提出:對于中小企業,自動化改造需量力而行:從比較成熟的自動化技術開始,從工廠急待升級改造的部位入手,逐步進行。對實力大型企業:要理解自動化升級改造并非有錢就能解決的,切不可追求一步到位。按目前的技術水平,真正實現“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并不多見。
誤解二:任何工序都可以上自動化設備替代
采用自動化生產線進行生產的產品應有足夠大的產量; 產品設計和工藝應先進、穩定、可靠,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基本不變。并非所有工序都適合進行自動化改造。在大批、大量生產中采用自動線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深慧視科技的市場總監程總舉例說到:很多小批量、多品種的產品生產工序,按目前的技術水平,可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是靠人工來完成。一些其他自動化設備也是如此。所以進行自動化改造,需要仔細衡量目前的技術水平,并非所有工序都適合進行自動化改造。
誤解三:機器人買回來就能用
機器人作為智能設備,并非簡單安裝調試即可使用。我們拿機器人與體育運動員來做個類比:不同品牌的機器人就像是不同專業的運動員;而企業就像各類運動俱樂部,根據自己業務性質去招收不同的運動員。但運動員招募回來并不能直接上場,必須經歷專業教練的指導、系統的培訓與團隊訓練,才能自信上場參賽。
如果忽略機器人的開發(或二次開發)與應用,將會導致許多機器人買回來卻用不上或使用不當。重點來了,那誰來當教練呢?答案是:系統集成商。
系統集成商能夠根據企業產線的實際需求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包括使用什么機器人,如何使用,如何與原有產線設備有效連接等等。一群好運動員(機器人)加上一個好的教練(系統集成商)才是讓整個球隊(企業)獲勝的關鍵。
自動化改造怎么改?找我們!
縱觀國內外制造業的發展,自動化改造在其生產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制造企業想要改、怎么改、改得怎么樣等,都是較為棘手的問題。
為響應眾多用戶企業的自動化升級改造需求,SIMM深圳機械展特推出“VIP優選供需對接項目”,助力企業加速升級改造!
如果你有自動化改造需求,找我!
系統集成商、非標設備商,加入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