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大企業搶抓產業變革機遇,從產品到工藝、從生產到管理,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經濟自主創新水平顯著提升。

近日,由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空分”)自主研制的“集成高壓氦氣超低溫純化的工業級氦液化成套裝置”順利通過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產品鑒定,這標志著我國又一次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該裝置的成功投用將為我國氦氣和液氦戰略資源的供應提供有力保障。

四川空分研制的集成高壓氦氣超低溫純化的工業級氦液化成套裝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氦產品純度和提取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國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提氦—氦液化—液氦儲運”產業鏈的技術壁壘。

依托已有BOG提氦及液氫溫區(20K)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四川空分歷時近兩年的時間,建設了液氦溫區的超低溫實驗臺位,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實驗測試、產品研制等工作,突破了多項液氦溫區的關鍵技術,研制了多臺超低溫核心裝備。在已有國內首套年產百萬方級氦氣的BOG提氦裝置基礎上,建成了國內首套140L/h工業級氦液化裝置及國內首臺10m³液氦貯槽,并一次性開車成功。
四川空分低溫技術研究院院長江蓉表示:“我們成套裝置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氦氣產品的純度和提取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持續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推動下,我們公司已經取得了近百項專利,成果豐碩。”
四川空分集團以創新驅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先后研發生產了具有自主產權的大型LNG冷能空分裝置、開架式海水氣化器、天然氣液化成套裝置等設備,開發出國內首創的產品和技術60余項,14項產品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優到精,從中國市場走向世界市場。2022年,四川空分集團實現銷售收入首次突破60億元,利潤總額預計3.93億元;裝備制造新簽合同繼續向好,超過36億元,在簡各控股公司繳稅總額約1.32億元,持續實現產銷兩旺、氣體與裝備并舉的局面。

企業著力培育科技創新能力。四川空分集團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四川省氣體分離與液化低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四川省科技廳認定為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圍繞主業做專做精,研發的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成為行業領先。四川空分集團與中油工程合作研制成功國內首臺全國產化60萬方/天LNG繞管式換熱器,該項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特大型LNG成套技術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力軍,也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企業錨定創新、加大技術研發、深耕“專與精”,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業加速轉型、經濟地理加速重構,著力開創工業發展新局面的生力軍。

近日,由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空分”)自主研制的“集成高壓氦氣超低溫純化的工業級氦液化成套裝置”順利通過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產品鑒定,這標志著我國又一次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該裝置的成功投用將為我國氦氣和液氦戰略資源的供應提供有力保障。

四川空分研制的集成高壓氦氣超低溫純化的工業級氦液化成套裝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氦產品純度和提取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國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提氦—氦液化—液氦儲運”產業鏈的技術壁壘。

依托已有BOG提氦及液氫溫區(20K)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四川空分歷時近兩年的時間,建設了液氦溫區的超低溫實驗臺位,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實驗測試、產品研制等工作,突破了多項液氦溫區的關鍵技術,研制了多臺超低溫核心裝備。在已有國內首套年產百萬方級氦氣的BOG提氦裝置基礎上,建成了國內首套140L/h工業級氦液化裝置及國內首臺10m³液氦貯槽,并一次性開車成功。
四川空分低溫技術研究院院長江蓉表示:“我們成套裝置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氦氣產品的純度和提取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持續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推動下,我們公司已經取得了近百項專利,成果豐碩。”
四川空分集團以創新驅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先后研發生產了具有自主產權的大型LNG冷能空分裝置、開架式海水氣化器、天然氣液化成套裝置等設備,開發出國內首創的產品和技術60余項,14項產品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優到精,從中國市場走向世界市場。2022年,四川空分集團實現銷售收入首次突破60億元,利潤總額預計3.93億元;裝備制造新簽合同繼續向好,超過36億元,在簡各控股公司繳稅總額約1.32億元,持續實現產銷兩旺、氣體與裝備并舉的局面。

企業著力培育科技創新能力。四川空分集團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四川省氣體分離與液化低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四川省科技廳認定為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圍繞主業做專做精,研發的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成為行業領先。四川空分集團與中油工程合作研制成功國內首臺全國產化60萬方/天LNG繞管式換熱器,該項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特大型LNG成套技術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力軍,也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企業錨定創新、加大技術研發、深耕“專與精”,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業加速轉型、經濟地理加速重構,著力開創工業發展新局面的生力軍。